“網友怎麼罵我們都不過分,我研究了一輩子臨震預報,還是沒有多大進展。”5月19日,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錢書清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中國地震預報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要想准確預報地震,“我敢說最近10年是不可能了”。
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則表示,指責中國地震局不能預報汶川地震是“板子沒有打到點子上”,預報地震確實太難,但中國地震局在科研方法、工作布局和與相關部門的協作方面,是存在缺陷的,這是汶川地震後應該吸取的教訓。
難處:臨震預報非常復雜
汶川地震發生以來,不少網民指責中國地震局未能准確預報地震。為此,錢書清說,她感到非常愧疚。臨震預報是最重要的,又是非常艱難的,並不是出現雞飛狗跳就能預報出地震。
“目前有四五十種預報方法,比如通過水溫、地電、地磁、地溫、氡氣、電磁輻射的變化,都可以預報地震。”錢書清介紹說,地震預測不能和氣像預測相比。氣像預測可以深入到大氣層測各種要素,但要想深入到地底下就非常困難,10公裡就已到了極限。而且我國地質結構特別復雜,僅這次引發汶川地震的龍門斷裂帶,從甘肅到雲南,參數就有很大差距,“難就難在這點。”
通常儀器測到地震,要晚於地震發生,這是因為地震波傳輸需要時間,比如2000公裡外發生地震,中國地震局要在4秒中之後才能測到。
徐祖哲表示,預報和預測是不同的,中長期的預測是可以的,但具體到何時何地的預報非常困難。中國地震定位水平世界一流,尤其是對余震的預測。
汶川地震強度達到8級,錢書清介紹說,這樣強度的地震需要孕育幾百年。為什麼沒有發現,應該反思。
缺陷:臨震前兆研究
正因為地震預報艱難,錢書清和徐祖哲都認為應該加強臨震前兆研究,而這些研究,目前做得很不夠。
“前兆這個問題很復雜。是真的還是假的?唐山大地震前狗叫得厲害,是不是地震引發的?要有科學依據,需要排除假的,確定真的。”據錢書清介紹,有一位動物研究者,為了研究地震前的異常情況,曾經飼養了幾百只鸚鵡,對它們的叫聲做頻譜分析。
徐祖哲認為,公眾和媒體對地震預報方面的認識存在大量誤區。“汶川地震前蟾蜍遷徙不是地震預報,但可以為地震預報研究提供依據。”
他曾經參加過唐山大地震震後的研究,他說,當時唐山大地震震前出現過大量異常現像。一是人和動物出現異常,有不少人頭痛、頭暈。二是井水水位變化。一周前,一些井水水位急劇下降,地震前一天復原。三是出現黑霧現像。磁場增強,電離層飄動到地面,氣體變黑。四是電磁場增強,日光燈自動發亮。五是地震前斷裂帶微破裂,有大量的電磁波輻射出來。另外,地震前磁場強大到一定程度後,無線電波傳輸變形,比如一些收不到的電視台忽然出現等等。
“目前的觀測手段和方法都還沒有達到准確預報地震的程度。”徐祖哲說,公眾批評地震局預報不出地震沒批評到點子上,地震局真正的問題在於對地震的科學研究做得不夠。
建議:增加監測點
徐祖哲認為,汶川地震給我們的提示很多,首先要在地震多發地帶增加監測點。
“當時地震部門還有專門的電台,後來電話和手機普及之後,電台逐漸取消了。”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後,全部公眾通信系統癱瘓,地震基層部門無法把信息傳遞出來,不可避免會造成救援延遲。
5月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汶川地震新聞發布會上,工業與信息化產業部副部長奚國華對本報記者表示,地震後他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不排除以後為地震部門建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