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自然地理

導讀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像。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 ...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像。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