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雜談



美國式現代農業適合中國嗎

文:蔣高明新中國建立60周年國慶閱兵和群眾游行場面令國人振奮,經過60年發展,辛勤的中國人民還利用全球7%的耕地,成功養育了21%的人口。即使如此,在糧食安全方面,我們絲毫不能有麻痹大意傾向,要時刻准備應對來自西方大國發起的“糧食戰爭”。在這嘲戰爭”中,他們兜售其所謂高技術武器,引誘我們搞所謂的現代農業,誘惑中國億萬農民離開耕地,擴大糧食“缺口”,以削弱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實力。中國農業如果追趕美國,將存在重大危機,試分析如下。美國有耕地29億畝,中國18億畝。2007年,中國生產糧食5.01億噸,美國3.63億噸。中國耕地面積是美國的62%,但產出的糧食卻是美國 ...

全球變暖影響新疆水資源命脈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沈永平近年通過對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的觀測研究表明,塔裡木河主要來自於天山冰川融水、積雪融水和降水補給,水資源豐枯變化受氣候變化影響很大。天山北坡的烏魯木齊河,盡管其河源冰川面積不大,冰川融水補給量僅為11%左右,但融雪水占有36%,山區冰雪融水對河水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氣候變化使河源冰川近幾十年來一直處於退縮狀態,不僅冰川面積減少,而且冰川厚度減薄,河源的冰雪融水的調劑和保證作用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把握新疆水資源命脈的關鍵。沈永平介紹說,作為中亞“水塔”的天山,在中國境內分布有冰川面積9 ...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

來自國內外的2000多名地理工作者及有關組織代表10月17日聚集北京,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暨學術年會。200多人在慶典大會上分獲“全國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中國地理科學傑出成就獎”等榮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向中國地理學會發來了賀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在慶典大會上簡要回顧了100年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和成就,以及歷代地理學家為中國地理學事業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陸大道說,中國地理學會的創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地理學從“輿地”之學向近現代地理學邁進,新中國成立後,地理學會結合國家 ...

北極冰川20年內季節性消融

英國極地科學家10月15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0年內北極冰川可能將在夏季完全消失。英國劍橋大學極地物理學研究小組的專家彼得·沃德哈姆斯說,通過對近年來北極地區冰川數據的對比,他們推算出北極冰川在10年內就會出現急劇減少的情況,甚至將在20年內出現季節性消融,即北極在夏季出現無冰期。沃德哈姆斯介紹說,他們的研究結論驗證了此前的一種觀點,即伴隨著季節交替,冰川自身會出現寬度和厚度上的變化,而在全球變暖的綜合作用下,這種冰川的季節性變化會更加明顯,以至於在未來不久的夏季就出現全部融化的情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北極項目負責人 ...

揭開智利火山迅猛爆發之謎

智利柴騰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的蒸汽和火山石據美國媒體報道,2008年5月2日,柴滕火山突然活動加劇,噴發出大量氣體和火山石,與此同時開始噴射岩漿。火山爆發還引發了地震,周圍的居民被緊急疏散。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揭開了柴藤火山爆發如此迅猛的原因。柴滕火山鄰近柴滕市,位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以南約1200公裡(760英裡)。柴騰火山噴發如此突然,主要是因為它屬於流紋熔岩火山。這種火山的岩漿富含二氧化硅、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能量積累後,很容易在瞬間爆發。當時,火山附近的柴滕、富塔萊烏富及帕萊納等區市的八千多居民在智利軍警的幫助下成功撤離。但是, ...

震前網友拍到“地震雲” 專家稱純屬巧合

地震專家:地應力變化是否會引起磁場變化並表現在天氣上,目前在科學界仍有爭議昨日凌晨零點42分,北川、平武交界(北緯32度,東經104.5度)發生4.9級地震,是一次震源深度20公裡的淺源震,成都、綿陽等地震感明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次地震發生之前,早在前日下午,網絡上就出現“成都驚現地震雲”之類的帖文,展示出大量網友拍攝的類似排骨狀的雲朵圖片,甚至有人直接預測:“地震雲”表明可能會發生4-5級左右的地震……成都果真出現了“地震雲”?是巧合還是真有“前兆”?很多人展開了熱烈討論。奇怪雲朵網上瘋傳點擊達兩萬被尊為“神帖”前日傍晚開始,不少論壇出現了“成 ...

1952年中國高考地理試題(附答案)

一、在下面各題的幾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答時在正確的答案下畫一橫線。)(每題1分。) (1)(開城,平壤,元山,漢城)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首都。 (3)中國最高的高原是(康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4)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紅色的中國首都設在(井岡山,延安,古田,瑞金。) (5)形成四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地軸和地球軌道面作23°30′的傾斜,地球軌道作橢圓形因而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太陽的直射和斜射。) (6)蘇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不凍深水港是:(阿揚港,海參崴,鄂霍次克,埃爾曼。) (7)引黃濟衛工程的目的是(防止黃河的洪水,灌溉平原省 ...

美國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資料圖:伊麗莎白-布萊克本資料圖:卡蘿爾-格雷德資料圖:傑克-紹斯塔克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5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他們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這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100次確定獲獎者,也是首次由兩名女性同時摘得這一獎項。三人共享千萬瑞典克朗今年的揭曉儀式按慣例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諾貝爾大廳”舉行,可容納200人的大廳同往年一樣座無虛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