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中的這個神秘物體是一朵花?好奇號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1月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發布了一系列由該局所屬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拍攝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上似乎可以看到火星地表上有一朵花朵。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的報道,這張照片是好奇號在穿越一片名為“黃刀灣”(Yellowknife Bay)的區域並拍攝這裡的360度全景照片時獲得的。美國新澤西州的記者兼攝影師肯·克萊默(Ken Kramer)拼接了好奇號獲取的圖像並為其添加了真彩色,使其看起來更加真切。
然而這些照片中的景色並非最吸引人的部分,事實上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其中一張照片中展示出的一個看上去像是一朵花朵的 ...
“刺蝟探測器”將探索火衛一。
鳳凰科技 1月5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美國宇航局設計研發了一款新型宇宙飛船系統,母船裡面裝配有刺蝟機器人,可用於探索火星衛星。這款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的表面長滿刺的球形漫游車,將被母系宇宙飛船部署安排降落在火衛一表面,隨後進行探索工作。據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寬度大約只有0.5米的機器人能夠火衛一表面“彈跳、翻滾和來回跳躍”,
這些機器人將無需人員操縱,能夠像好奇號火星漫游車一樣借助多輪子的漫游車解決問題。好奇號火星漫游車現正位於火星表面,但它並不太適合在低重力的環境下工作。而新研 ...
銀河系中正在噴發的氣體“噴泉”(藍色區域)
之前研究中繪制的“銀河系噴泉”
1月4日消息,天文學家近日探測到一種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神秘帶電粒子,其噴射規模巨大,在地球天空上的延伸寬度約三分之二。研究者稱這些粒子流帶有巨大的能量,但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研究者還成功繪制了銀河系中心的氣體“噴泉”圖,充滿帶電粒子的氣體從“噴泉”中向外噴發。
氣體“噴泉”圖根據澳大利亞帕克斯(Parkes)射電望遠鏡的數據繪制而成。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意大利和荷蘭的天文學家都觀測到了粒子噴射流。他們的發現刊於近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來自澳大利亞科學與 ...
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ASKAP)。該陣列由36個直徑12米的射電天線組成。
當全面工作的時候,ASKAP一天內搜集的數據量將超過目前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射電天文學檔案的信息總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列”(SKA)將又澳大利亞和南非承建。ASKAP望遠鏡是其中第一個建成的部分。
ASKAP望遠鏡的一個天線
ASKAP望遠鏡也將搜尋外星生命,但這並非主要的工作內容
1月4日消息,據天文學家稱,澳大利亞的宇宙觀測項目Wallaby和Dingo(意為“袋鼠”和“澳洲野犬”),有望在2013年觀測到70萬個新的星系。該項目利用了來自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ASKAP)的數據,該望遠鏡陣 ...
1月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國家地理發布一周太空圖片,在本周的精選圖像中,對地觀測圖像占據了主要版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動態多樣的地球。
這是業余天文愛好者阿列克斯·切尼(Alex Cherney)拍攝的澳大利亞塔瑞爾湖上空的星空軌跡。這是澳洲的一個鹹水湖,時間是2011年的10月,他後來在2012年的12月25日這一天提交了他的這張作品。
這裡是日本的首都東京。從太空中看去這仿佛就像是一枚枚計算機芯片。這張照片是由德國的TerraSAR-X對地觀測衛星拍攝的,於去年12月20日對外發布。TerraSAR-X衛星於2007年發射升空,其攜帶的雷達可以從距離地面514公裡高的近極地軌道上獲取地面觀測 ...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30日報道,近日,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公布了一組極其美麗的星系照。這些照片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無數活躍星系的美麗身影。照片中有炫目的旋轉色彩、彩色的氣體和粉塵。而這些視覺上的壯觀的景像其實是宇宙碰撞的結果,是宇宙中活躍的較小星系從較大星系的中心穿過時形成的。當運行的小星系從附近大星系的中心通過時,會釋放巨大的引力波,這種波能破壞大星系中紅色和藍色的氣體雲和灰塵,產生新的星系。(實習編譯:李琴琴 審稿:趙小俠) ...
1.被“一分為二”的月球據國外媒體報道,選擇適當的時機觀測月球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圖中顯示了月球光照面與背光面正好一分為二的情景,而且高清晰度的照片可看清月球表面的細節。2.木星上著名的超級大紅斑颶風已經肆虐了數個世紀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木星這顆巨型氣態行星的雲帶,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看到著名的大紅斑,這個比地球好大的超級颶風已經在木星上肆虐了數個世紀。3.清晰的土星照片與環結構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土星的倩影,但是如果觀測設備足夠好的話,你就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土星環系統。4.多恆星系統的“天大將軍一”位於仙女座方向的天大將軍 ...
可居住(太陽)系外行星指南將會有規律地增加行星新成員。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小,被認為是“地球雙胞胎”的行星,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改變。不同恆星系的可居帶會發生變化,這主要取決於恆星自身的溫度。可居帶常被定義為是恆星周圍適合液態水存在的區域。所有智能文明都被認為能把行星環境轉變成可居環境,即使它並不位於可居帶內,結果也會如此。科技訊 1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第一顆真正的類地系外行星有可能會在2013年被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將會導致人類重新評估其在宇宙中的地位。雖然在過去幾年間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大量與我們的地球存在一個或者兩個共同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