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法女童動物園照相引母獅定睛觀看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8日消息,近日,在法國一家動物園,一名七歲左右的小女孩在獅子區的玻璃圍牆前擺好姿勢,等待父母為她拍照時,沒想到吸引了一只母獅正緩緩向她走近。 當時,這只獅子徑直向玻璃牆另一邊的小女孩走去。小女孩看到父母突然警覺起來,便轉過頭去,發現這只好奇的母獅正專心地盯著她的臉看。 小女孩尖叫了一聲,然後跑開,但並不害怕,臉上還掛著笑容。這時,她身後的母獅仍在專心地看著她,不過似乎因觀察對像跑開而略顯失望。 ...

澳寵物貓爆紅網絡被譽最可愛貓咪

【環球網報道 記者朱盈庫】 據英國《太陽報》11月11日報道,近日,澳大利亞翻譯本·托羅德(Ben Torode)在網上曬出他為寵物貓“黛西”(Daisy)拍攝的賣萌照,引來眾多網民的圍觀。這只7個月大的小貓咪玲瓏的動作和惹人憐的眼神,讓它被幾家網站稱為“世界上最可愛的貓咪”。 據悉,托羅德是在幾個月前在東京做翻譯時一時興起買了這只貓咪,他說他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只貓了。隨後,愛好攝影的他在公寓裡捕捉到了“黛西”的各種有趣可愛的照片。如今這些精美的照片受到很多人的追求,為托羅德帶來了一些意外收入。 ...

“蟒蛇迷”近距離拍熱帶叢林巨型水蟒

近日,一位來自瑞士的“蟒蛇迷”深赴巴西熱帶叢林,與巨型水蟒在水下親密接觸。這位勇敢的狂熱者僅攜一台相機,便只身闖入了蟒蛇棲息地。 現年53歲的佛朗哥·班菲(Franco Banfi)共拍攝到6條雌性水蟒,其中以一條長達8米的巨蟒最為驚駭。照片中,巨蟒將身體蜷起,潛伏在水面下,隨時准備捕襲岸邊的獵物。此外,班菲還紀錄了熱帶驕陽下,巨蟒棲息在河岸,鱗片閃閃發光的場景。 據悉,班菲在水中曾距巨蟒非常近,伸手便可觸摸到。所幸當時巨蟒剛飽食一頓,無意將他作為“第二大餐”。(實習編譯 湯青亮) ...

美國培育成功奇特水蛇鼻子上長觸角

在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出生的8條箭鼻水蛇之一,其鼻子上方長有觸角 兩條箭鼻水蛇幼體在動物園水池裡游動 11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鼻子上長有觸角的蛇寶寶在美國史密森國家動物園誕生。在此之前,動物園已經進行了四年的養殖嘗試,但一直未獲成功。這種非同尋常的水生蛇類原產於東南亞,雖然並不瀕危,但對其研究甚少。蛇的學名為Erpeton tentaculatus(中文名為箭鼻水蛇,又稱釣魚蛇),體型較小,體長可長到50至90釐米。它們是唯一在鼻子上長有短觸角的蛇類,這使它們能靈敏地感覺到魚類游過時水體的輕微振蕩。 箭鼻水蛇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在水裡,利用尾巴固定身體,以伏擊捕 ...

加拿大發現奇特角龍化石:頭長華麗尖角

八千萬年前,Xenoceratops生活在沒有嚴寒的加拿大地區 11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新種角龍的化石,這種恐龍生活在7800萬年前,是北美洲發現的最古老的大型有角恐龍。“與類似的大型恐龍如三角龍相比,這無疑是最古老的,”生物學家邁克爾·瑞安說道。他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有關該恐龍的詳細描述發表在周二的《加拿大地球科學雜志》(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上。 新鑒定的食草恐龍學名為Xenoceratops foremostensis,拉丁文意思為“來自Foremost的外星有角生物”,以紀念化石的發現地,加拿大小鎮Foremost。1958年,這個小鎮就曾發掘出一些Xenoceratops的化石。 對於頭上長 ...

天才倭黑猩猩去世:懂英文能與人溝通

倭黑猩猩潘班尼莎會數千個英文詞語並且懂得用符號與人溝通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9日報道,會數千個英文詞語並且懂得用符號與人溝通的倭黑猩猩潘班尼莎(Panbanisha),日前在美國艾奧瓦州一個動物保育區內去世。美當局正對該保育區的女主管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有人疏忽照顧。 艾奧瓦州第蒙市大猩猩信托基金會主席施韋勒稱,潘班尼莎可能是因為感染引發多種並發症,工作人員曾嘗試對它實施急救,但沒能挽回它的生命。 26歲的潘班尼莎是雌性倭黑猩猩,自2005年起便在該保育區居祝它和弟弟坎齊(Kanzi)一樣,懂得用符號與人類溝通,也明白負責照顧它的科學家所說的數千個英 ...

台灣培育出轉基因天使魚:可在黑夜中發光(圖)

據國外媒體8日報道,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粉紅色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正式亮相。這種天使魚的拉丁語名稱為“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 var”,能夠在沒有紫外線燈照射情況下發出明亮的光。紫外燈通常安裝在浴缸內。轉基因熒光天使魚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私營生物科技公司Jy Lin的一個合作項目。在2012年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轉基因熒光魚被揭開神秘面紗。觀賞魚博覽會將於9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拉開帷幕。生物體通過化學反應發光被稱之為“生物發光”,在深海動物身上非常普遍。在漆黑的深海發出的光可用於通訊, ...

蘇格蘭現數百萬星椋鳥遷徙奇觀(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6日消息,英國蘇格蘭邊境小鎮格雷納每年11月的傍晚總會被“烏雲”籠罩,這朵變化多端的“烏雲”便是數百萬只來此尋找棲息地的歐洲星椋鳥。它們在空中集結成群,場面壯觀,引來無數游客和鳥類觀察者圍觀。據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奧唐奈(O’Donnell)先生介紹,每年星椋鳥的繁殖期過後,便會集體從寒冷的歐洲大陸遷徙到英國,直到次年2月再返回歐洲大陸。夏季大約有17萬-30萬對星椋鳥繁殖後代,冬季遷徙到格雷納的鳥群數量可多達200萬到300萬只,每年的數量多少取決於歐洲大陸的寒冷情況。這些星椋鳥每天白晝外出覓食,傍晚集體返回棲息地。它們在空中結群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