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英國的勞倫斯藝術品拍賣行將拍賣一串罕見的琥珀項鏈,每塊琥珀中包裹著一只距今4000萬年的遠古動物,包括蚊子、螞蟻和蜘蛛,價值估計高達1萬英鎊(約合1.5萬美元)。
形像地說,這串琥珀項鏈就是大自然自己的“時間膠囊”。
4月末,薩默塞特克魯喀尼的勞倫斯藝術品拍賣行將拍賣這串琥珀項鏈,拍賣價格估計可達到1萬英鎊。
這串項鏈由40塊琥珀構成,裡面包裹著各種遠古昆蟲,例如蜘蛛、蚊蚋、甲蟲、蜜蜂和飛螞蟻。
據悉,這些透明的化石樹脂是在多米尼加的拉托卡礦發現的。項鏈的主人是一名私人收藏家。
在格拉斯哥亨特利安博物館展出的一幅圖表中,我們能夠了解 ...
睡鼠在一束小花上咧著小嘴,好像在歡呼:“春天來了1
4月16日電 據外媒報道,歐洲多國今年迎來了最寒冷春天。近日,隨著氣溫開始回升,小動物們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在意大利,一只小睡鼠從冬眠中蘇醒過來。只見它在一束小花上咧著小嘴,好像在歡呼:“春天來了1
攝影師安德裡亞稱,為了拍攝,他在意大利鄉下“蹲守”了好幾天。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還是讓他捕捉到了這有趣的場景。
睡鼠是一種夜行性動物,其身長可達16釐米,體重200克,壽命可達5年。睡鼠是雜食動物,以水果、漿果、堅果、花朵和昆蟲等為食。由於棲息地減少,現在它們已非常罕見。【編輯:張艾京】 ...
2008年,在澳大利亞海域,漁民克裡斯托弗·約翰斯頓將這條雙頭大青鯊幼體從其母親體內取出
雙頭大青鯊的背面觀
雙頭大青鯊的腹面觀
4月15日消息,不久之前,人們第一次發現了雙頭的公牛鯊(又稱白真鯊、低鰭真鯊),而早在2008年9月27日,一位名叫克裡斯托弗·約翰斯頓(Christopher Johnston)的漁民就有了類似的發現:一條雙頭大青鯊。他還拍下了這條鯊魚的圖片,據目前所知,這些圖片還尚未在其他地方發表過。
根據以前的報道,人們到目前只發現了6個雙頭鯊魚的案例。這是一種在連體雙胞胎形成過程中出現的現像,在人類中也會發生。2011年1月,在《海洋生多樣性記錄》(Marine Biodiversity Record ...
大熊貓模樣憨厚
你見過動物打哈氣的有趣場景嗎?這裡所展示的便是一組動物打哈欠的精選圖片:大熊貓打哈欠的樣子相比很多其它動物就要顯得溫和得多。大熊貓憨厚的樣子贏得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的喜愛
海豹打哈欠
海豹和其它相似的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動物之一:當它們在水中追逐食物時行動敏捷,但當它們在陸地上爬行時卻舉步維艱,步履蹣跚,充分感受到它們肥胖身軀的重量。
愜意陽光
但是不用擔心,即便是在陸地上行動艱難,看起來它們仍然非常愜意,或許是因為和煦的陽光吧?
蜥蜴
蜥蜴會打哈欠嗎?這似乎就是答案,至少看上去是這樣
冷血動物
作為 ...
非洲巨蝸牛入侵佛州,恐造成嚴重災害。
4月15日電 據台灣ETtoday新聞雲報道,美國佛羅裡達州又有麻煩了,成千上萬只碩大如鼠的“非洲巨蝸牛”入侵,不僅造成當地農作物嚴重損失,它們還會吃石膏及石灰等建材而破壞房子,並在牆面留下拖行過後的惡心屎痕。最糟糕的是,這些蝸牛還帶有傳人的傳染玻
非洲巨蝸牛侵襲佛州得從1966年說起,一個孩子從夏威夷帶了三只蝸牛回到邁阿密,結果在7年內,,它們就成了為數17000只的龐大族群。當地政府每年花費百萬美元對付蝸牛,但目前總數已超過11萬只,每到雨季過後,它們又會爆炸性成長。
據了解,一只母蝸牛每年可產下1200顆卵,並且瘋狂吃石 ...
攝影師在馬尼拉的一座鱷魚公園內剛好抓拍到這條鹹水鱷的進食瞬間。這只飢餓的爬行動物盡情享用了重達6.5公斤的豬頭。這頓肉餐對一條鹹水鱷來說幾乎算不上一頓美食。這種鱷魚可吃掉它們用嘴巴夾住的任何獵物。這些凶猛捕食者還以吃掉從水牛、野豬甚至鯊魚等許多種獵物著稱。
這個鱷魚種原產於印度東部、亞洲東南部和澳大利亞北部的鹹水區。據說,有些鹹水鱷成為最有可能吃掉整個人的動物。它們潛伏在水下,在毫無征兆下突襲獵物。它們往往用尾巴和強有力的嘴巴從水中衝出來,捕捉獵物,然後將其拖進水中,直到把獵物淹死。
鹹水鱷最長可活70年,平均17英尺(約合5米)長 ...
這只棉尾兔正在6英寸(約15釐米)深的雪地裡飛奔,像是急於回到溫暖的窩裡。攝影師拍攝這些照片時,它正跳躍著爬上一座山,向附近的一片森林跑去。
27歲的攝影師賈斯汀-魯索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新漢堡捕捉到這只兔子高速奔跑的畫面。
家住沃特盧附近的他說:“當時雪有大約6英寸厚,氣溫大約是零下5攝氏度。我必須猜一猜它會選擇哪條路,因為它面前是一座有一片森林的小山。我猜它應該會往森林裡跑,結果證實我的想法是對的。正如我所預料的那樣,這只兔子沿著斜坡飛奔而上,迅速跑向森林。”
魯索說:“當我翻看這些照片時,發現我竟捕捉到它全速向前奔跑的畫面,它的後腿 ...
北票阿氏莖化石標本 (沈陽師範大學供圖)
現生紫萁科植物(王永棟等攝於法國裡昂植物園)
近日,沈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田寧博士、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棟研究員等人,在遼寧西部發現了一種新的紫萁礦化根莖化石——北票阿氏莖。這一新發現,為完整詮釋紫萁科植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化石證據,使得科學家對該類植物的演化譜系有了更為完整和清晰的了解與認識。
剛剛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國際植物科學雜志》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紫萁科是真蕨類植物中一個古老而原始的科,現存4屬20余種,廣泛分布於全球暖溫帶及熱帶的沼澤地區。它是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