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景像。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之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已將目光聚焦未來的粒子研究
大型強子對撞機位於一條27公裡的環形隧道內。在這條隧道內,質子束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而後發生對撞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個磁鐵,正被裝入指定位置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2012年夏季發現地球上最小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之後,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以下簡稱CERN)的研究團隊正計劃建造一台新的地下加速器,周長達到50英裡(約合80公裡),是當前日內瓦地下加速器的3倍。這台加速器將用於揭開宇宙的一系列謎團,例如在分子層面上引力之間如何發生相互作用。
CE ...
該項技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為殘疾人(如圖中的士兵)提供再生組織或者四肢。
怪博士弗蘭克斯坦的科幻小說中已經提到了對生物電流的運用。
壁虎擁有可以再生尾巴的能力,體內干細胞可以向需要治療和再生組織的部位進行遷移。
耳朵狀的老鼠: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成功地讓一只實驗小白鼠的背後生長出一只像人類耳朵的部位。
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阿伯丁大學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電流有望被用來幫助人體組織再生和對殘缺的四肢進行補救。在不久的將來生物電流有可能幫助殘疾人“恢復”四肢,重新長出手臂與腿。
此前的生物電流模 ...
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好奇”號火星車拍攝的一幅自拍照,展示這輛火星車的“臉”。拍攝這幅照片後,工程師向“好奇”號發送指令,第一次命令它移除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以下簡稱MAHLI)上的塵土。
在此之後,“好奇”號利用隱藏在機械臂上的一枚幸運幣對MAHLI進行校准,而後拍攝了一系列令人吃驚的車輪高清照。圖為“好奇”號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MAHLI)在第33個火星日拍攝的照片,展示了火星表面的石塊和土壤。
MAHLI自動對焦相機寬大約4釐米,能夠拍攝小到12.5微米的特征的彩色照片。MAHLI搭載了白色光源和紫外線光源,前者發出的光與閃光燈類似,後者發出的光與日光浴燈類似 ...
遙控蟑螂:研究人員可用這種小型電路板遠程控制這只動物,讓它沿著地面上的一個曲線運動,而且精確度很高。他們現在希望用它搜尋地震受害者。
這個科學小組可讓這些蟑螂沿著一條畫在地面上的藍色曲線運動。他們現在希望把傳感器和攝像機安在它身上。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他們可遙控的“半機械”蟑螂。這個科研小組已經能夠准確操縱它在復雜地形上活動,他們現在希望把微型攝像機和其他傳感器安裝在它身上,這樣它就可以爬進未被檢查過的建築,尋找地震幸存者。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副教授阿爾珀爾-博茲庫爾 ...
駕駛“弗利茲”自行車,需要先跑動,然後抬起雙腳
它無踏板無車座,“車座”是懸吊在車上的帶子
據英國媒體9月6日報道,德國設計師湯姆·漢布魯克和尤裡·施佩特設計了一款造型奇特的自行車,車既無踏板又無車座,騎手需要通過跑動帶動自行車行駛。
這款自行車名叫弗利茲(Fliz),源於德語“flitzen”一詞,意為“用腳加速”。車無車座,騎手被捆綁在懸吊在車架上的帶子上,雙腳則著地奔跑。待自行車達到一定速度時,騎手便可抬起雙腳,隨著自行車前行。
漢布魯克和施佩特的設計理念是在擁擠的城市生活中推廣健康、生態的行動方式。他們的理念也頗受認可,在今年早期的台北國 ...
美國航空航天局描繪的火星登陸美景。CFP供圖
宇航員居住的火星基地概念圖。
20世紀70年代設計的恆星際宇宙飛船,科學家認為兩級設計是最佳方案。
梅·傑米森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開展一項名為“百年星艦”的宇宙探索計劃,希望在百年內能夠讓人類衝出太陽系,抵達其他遙遠的星球。該計劃的第一個目標是火星,或是火星的兩個衛星。不過,由於目標遙遠和資金所限,這項計劃存在致命缺點——是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宇航員幾乎不可能返回地球。
“百年星艦”計劃於北京時間9月7日獲得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 ...
用來維修國際空間站的那支3美元的牙刷
9月5日,宇航員准備用他們的牙刷清潔國際空間站
威廉姆斯和星出彰彥進行太空行走,准備在空間站外安裝一個設備
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威廉姆斯和日本宇航員星出彰彥
北京時間9月10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道,近日兩名宇航員采取像《百戰天龍》裡一樣的方法,利用一支3美元的牙刷拯救了耗資10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宇航員蘇尼塔-威廉姆斯和星出彰彥(Akihiko Hoshide)雖然是火箭專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是心靈手巧的人,上周在更換空間站上一個出故障的電子元件時,他們非常巧妙地利用一支小小的牙刷解決了清潔難題,確保 ...
機器人記者的最終目標是寫出長篇深度報道,占領新聞界。
每30秒,一支由電子運算控制的“神筆馬良”就能“攢”出一篇文章。
記者曾經到浙大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的機器人實驗室采訪,這個實驗室研制出了兩個跟真人相當模子的會打乒乓的機器人。
回程時,一車記者不約而同地暢想:“是不是可以發明一個寫稿機器人?我們負責采訪,回來以後跟機器人說道說道,它就自個可以吭哧吭哧勞作了。”
現在,這個神筆機器人真的在美國問世了,每天都在各大網絡媒體上產出報道,今年預計將發出150多萬篇報道,在體育比賽、股票市場行情、房地產價格等方面的報道,頗受人們青睞。尤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