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奧巴馬撥款1億美元支持小行星捕獲計劃

巴拉克-奧巴馬希望美國宇航局開始著手進行一項前往火星的潛在載人任務,該圖顯示的是這項任務的一個版本 這位美國總統希望科學家能找到捕捉一顆小行星的辦法,然後把它轉移到靠近月球的軌道,以便宇航員把它當作跳板,最終完成前往火星的任務 該項目涵蓋在奧巴馬總統提出的2014年財年美國宇航局115億英鎊(約合189億美元)開支計劃的範圍內,據它設想,宇航員最早將在2021年登上這樣一顆小行星 該項目涵蓋在奧巴馬總統提出的2014年財年美國宇航局115億英鎊(約合189億美元)開支計劃的範圍內,據它設想,宇航員最早將在2021年登上這樣一顆小行星 4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巴拉克- ...

德國漢堡建全球首座藻類發電建築

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設計的建築,正面鑲嵌玻璃裝有生物反應器,內有微藻類 微藻類能夠產生生物量和熱量,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未來的摩天樓。根據Arup公司公布的一份新報告,2050年的建築將采用模塊式設計,由噴氣動力機器人維修工負責維護,同時采用數字神經系統和藻類燃料電池,能夠大幅提高燃效 Arup公司是一家跨國工程公司,參與的建築項目包括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劇院以及2008年奧運會的很多建築 4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漢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類發電建築。這座建築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設計,正面的鑲嵌玻璃裝有生物反應器,內有微藻類。這些藻類能夠產生生物 ...

科學家發明新技術可使老鼠大腦變透明

通過“CLARITY”變形技術,小鼠的大腦(左)可以變成透明,但仍然完好的狀態(右)。 CLARITY技術實現了完整的小鼠大腦成像 透明小鼠的大腦圖像,顯示了海馬區域的特征 4月12日消息,在好萊塢電影《隱形人》裡面,主角格裡芬在自己身上進行了神秘的實驗,使自己變成了隱形人;而在漫畫《神奇四俠》中,隱形女因為突然遭受宇宙射線的輻射而意外得到超能力,能控制光波使自己和他人隱形。現在,在斯坦福大學,一項名為“CLARITY”的新技術卻能使老鼠的大腦變得透明。 老鼠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學實驗動物,但科學家在研究它們不透明的大腦時卻感到十分困擾。如果你要在大腦中尋找某種蛋白 ...

下崗工人自制“機器人潛艇”捕撈海參

今年38歲的張五一曾是湖北省武漢市一家紡織機械廠的工人。2008年下崗後,他對制造民用潛艇產生了興趣,前後投入約300萬元,歷經數次失敗,終於制造出幾艘有模有樣的“民用潛艇”。張五一研制的這艘“機器人潛艇”由煙台開發區大趙家村一家水產養殖企業訂購,長4.5米,高1.6米,重4噸,有單獨的水下行走裝置,采用攝像取景,遙控控制,可以下潛30-50米,並在水下緩慢行走。 4月10日,在山東省煙台市開發區大趙家漁碼頭,工作人員將張五一研制的“機器人潛艇”放入海中,准備進行海底測試。新華社發(初陽 攝) 4月10日,在山東省煙台市開發區大趙家漁碼頭,工作人員將張五一研制的 ...

英研究人員開發出遠程激光相機

此照相機可對人體模特進行探測(此圖上部),但無法探測到人體皮膚(此圖下部)。 據英國媒體4月9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能夠在一公裡外拍攝的激光照相機。 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開發了這種能用激光掃描幾乎任何物體的相機。這種相機將主要用於掃描諸如車輛等物體,但無法探測到皮膚。原因在於皮膚反射激光的方式與大多數物體的反射方式不同,因此希望逃脫此相機掃描的人可選擇赤身裸體。除了捕捉物體圖像,此項技術也可用來記錄岩石的運動及植物的生長過程。 研究人員解釋了相機的工作原理:激光射到遠處物體上後會反射回來,相機隨後會測量激光傳回 ...

我國科學家做出“諾貝爾獎級”重要成果

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成果新聞發布會(騰訊科學配圖) 清華大學薛其坤教授發布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成果(騰訊科學配圖)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電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中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引起國際物理學界巨大反響。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稱贊這是“諾貝爾獎級”的成績。 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0日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最近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實驗發 ...

利用腦電波替代傳統密碼的計算機系統問世

騰訊科學訊(過客/編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信息學院教授約翰-莊所帶領的這個團隊試圖查明,腦電圖(EEG)或者腦電波測量是否能夠被用作一種計算機身份驗證的生物識別方式。許多這樣的生物識別系統都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只在一些情況下有效,其中包括視網膜掃描、聲音識別、指紋掃描,但是這些系統緩慢、易受侵入而且非常昂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試圖使用腦電圖替代傳統的計算機密碼。 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生物傳感器技術的問世表明,腦機接口的成本已經降低。之前的腦電圖掃描數據都是使用顱骨下的探針或者頭皮上的凝膠電極進行收集。這些頭戴式裝備能夠更容 ...

科學家受淚滴啟發研制出可改變性能的材料

騰訊科學訊(過客/編譯)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的這個團隊展示了在納米多孔彈性基底中的一種連續的液態膜,有點類似於聚集在一起覆蓋我們眼睛的眼淚。當它被拉伸或者進行物理操作時就會改變性能。那些操作導致納米孔變大或者變小,這就導致連續的液面發生變形。視頻中清晰的展示了當它被拉伸的時候,它變得不透明而且表面粗糙。視頻展示了這兩種特征只是通過拉伸,就能夠被操控的如此快速和完美。 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的一個團隊已經創造的一種材料,能夠輕易的在兩種狀態間進行轉換。 論文的作者寫道:“當基底變形的時候,液體在氣孔內流動,導致光滑而且無缺陷的表面變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