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美國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創造最長飛行距離

在最近的一次試飛中,美國空軍的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掛在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又稱“同溫層堡壘”)的機翼下方 5月7日消息,在近日的一次試飛中,美國空軍的X-51A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乘波者”(Waverider)創造了到目前為止該類飛行器的最長距離飛行記錄。據悉,美國空軍為該飛行器投入了3億美元,進行了九年的測試。在2012年8月經歷了一次高調的失敗試驗之後,這一次的試飛成功顯得更為難得。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X-51A項目負責人查理·布林克(Charlie Brink)說:“我相信從X-51A飛行器上面獲得的一切知識,都將成為未來的超高音速研究,以及超高音速飛行實際應用的基矗”X-51A飛行器長4 ...

未來之眼:盲人相機拐杖手機閱讀器應有盡有

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看不見了,你會怎麼生活?想必驚恐、無助、絕望一定緊緊伴隨著你。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500萬盲人,約占世界盲人總數的18%。對於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萬能的科技發明會給他們帶來生活的便利嗎?答案是肯定的。 盲人相機 盲人也能攝影?別驚訝,這是事實。“1+1聲音工作室”的8名盲人攝影愛好者,用他們的心和耳朵,就讓盲人攝影變成了真實。這些盲人攝影愛好者拍照時,用的就是普通的相機,所以他們克服的困難也可想而知。現在,這款專給盲人使用的相機,讓盲人攝影變得更加簡單。這款相機的屏幕原理是用“盲人點字法”來構建影像,而後盲人可通過觸摸相 ...

美科學家欲模仿海馬尾巴結構 制造可分散衝擊力鎧甲

研究發現海馬的尾巴可以承受巨大的壓力,現在有望在此機制之上制造出新的鎧甲 海馬尾巴保護自身過程示意圖 據英國媒體5月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近日在海洋生物結構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該成果有望被用於制造排爆機器人的“皮膚”,甚至是士兵的盔甲。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學院的材料科學系教授麥基特裡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研究天然材料可以發明出新的獨特的材料,觀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結構也可以激發出研制更強、更硬、更輕以及更靈活的結構的靈感。”因此,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對生物材料的研究,這次突破性進展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完成的。 麥基特裡克團 ...

科學家發現下丘腦掌控人體青春永駐的秘密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數代人致力於探索長生不老之術,目前,科學家發現大腦存在控制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區域,或將揭曉人體青春永駐的秘密。 研究人員阻止下丘腦信號通路(圖中紅色部分)可以延長老鼠20%壽命 科學家認為大腦的下丘腦負責控制生氣、渴望、體溫和疲勞,可能是“人體衰老的源泉”,控制著人類體質的逐漸下降。他們發現一種與衰老相關的特殊信號通路,有望開啟抵御人體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新策略。 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蔡東升(音譯)教授說:“科學家長期以來置疑是否衰老現像獨立存在於人體各種組織,或者是否是受一個器官組織控 ...

英研制自殺性衛星:可摧毀威脅地球太空垃圾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英國薩裡大學的科學家研制的巨型太陽能帆CubeSail。處在展開的太陽能帆中部的迷你衛星被稱之為“Space Sail”,用於鏟除太空垃圾 Space Sail衛星的重量只有6磅(約合2.7公斤),放置在巨型太陽能帆CubeSail內部。進入太空後,Space Sail會攻擊太空碎片。一旦擊中目標,CubeSail便會展開,減緩太空垃圾的速度,讓其脫離原有軌道並墜落地球大氣層,最後蒸發殆盡 擊中太空垃圾後,CubeSail衛星會與太空垃圾一同墜落地球大氣層並在此過程中燃燒殆盡 完全展開的巨型太陽能帆CubeSail,長5米,寬5米 用於展開太陽能帆CubeSail的機械裝置,正在薩裡大學接受測試 處在低地球軌道的太 ...

科學家利用世界最粘魚研制家用超強力膠水

北方小海魚是一種被發現於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鹹水魚。它的吸盤具有最高超過自身體重230倍的粘合力。另外,澳大利亞也被發現有其他幾種小海魚。 北方小海魚的微絨毛 壁虎腳部的吸盤一樣。 研究人員發現北方小海魚的粘合力比吸杯更強。 5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人員表示,粘合力最高超過自身體重230倍的世界最粘的魚有可能啟發他們研制出一種新型家用超強力膠水。 這種身體很小的北方小海魚是在美國西北海岸附近的太平洋地區發現的。它把改進後的鰭用作吸盤,緊緊依附在洶湧波浪中的岩石下面。它用大量微絨毛牢牢抓住粗糙邊緣。這些微絨毛類似於 ...

小翼蜜蜂機器人首次試飛或成新型偵察機

這種只有80毫克重的小型裝置有一對飛行時嗡嗡作響的翅膀,每秒鐘拍打120次。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設計的這種小型裝置只有80毫克重,和一只家蠅差不多大,名為蜜蜂機器人。 5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種家蠅大小的帶翼機器人完成首次受控飛行。這種只有80毫克重的小型裝置被稱為“蜜蜂機器人”,有一對飛行時嗡嗡作響的翅膀,每秒鐘拍打120次。這種機器人已被研發10年,是飛行昆蟲的首個實用模型。 科學家在測試中用一根系留線控制蜜蜂機器人,使它起飛、盤旋和改變方向。將來它的潛在用途包括搜索與營救、監視、環境監測甚至引領真正的蜜蜂給農作物授粉等。但首 ...

跨國團隊研發“昆蟲眼”鏡頭:近180度超廣角

鏡頭直徑僅1.5釐米,有望應用於監視儀器、無人偵察機或醫學內窺鏡。法新社 5月3日電 據香港《文彙報》綜合報道,美國一個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直徑1.5釐米、模擬昆蟲復眼的半球體數碼相機,實現了接近180度的超廣角拍攝和景深極大化,打破傳統相機限制。 研究人員表示,“昆蟲眼”鏡頭有望應用於監視儀器、無人偵察機或醫學內窺鏡,甚至可把兩只“昆蟲眼”合並成可360度拍攝的球體相機。 研究團隊1日在科學期刊《自然》發表報告,作者之一、西北大學教授黃永剛稱,由無數“小眼”(ommatidium)組成的復眼有非常大的視角和景深,對郁動物體的感應也十分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