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動摩托車配備了鋰離子電源,標價為60,000美元
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工程師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電動超級摩托車,顯然以電池為動力的機車正在被大規模利用,比如Nissan Leaf 電動車以及Tesla S電動車,前者采用了日產騏達車型特殊的底盤設計,使用鋰粒子電池為動力,這些技術都可以被兩輪電動車所應用,可以在很多城市的道路上行駛。電動摩托車已經上市了數年,通過蓄電池提供充足的能量供應,某些電動摩托車還擁有夢幻般的加速度,從尾氣排放角度看,電動摩托車達到了零排放,而且使用單價比天然氣發動機以及柴油機等要便宜得多。
不過,電動摩托車受限於鋰 ...
谷歌公司工程部門主管庫茲韋爾稱,到2045年人類可把整個思想上傳到電腦,變成數字化不朽之身,這一結果被稱為奇點。他在紐約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國際大會上發表這些看法。
庫茲韋爾(照片中人物)說,將來可用非生物部件替換人體脆弱的生物部分。他指出,這些非生物部件會非常有效,完全模仿和理解人體的生物部分。
庫茲韋爾在全球未來2045國際大會上和他的著作《奇點臨近》中都提到摩爾定律計算法。根據這一定律,計算力在2045年前奇點的發展過程中平均每隔兩年翻一倍。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一位未來學家預測說,只需30多年,人類就可把整個思想上傳到 ...
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像。這是授課活動結束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和航天員們揮手道別。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像。
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 ...
荷蘭通力電梯公司研制出超級堅固的碳纖維繩索,被稱之為“超級繩索”,能夠讓建造1英裡(約合1.6公裡)高的摩天樓的夢想成為現實。這種碳纖維繩索的重量遠遠低於鋼索,堅固程度卻與鋼索不相上下,讓提高電梯井的高度成為一種可能
照片展示了迪拜的哈利法塔,高2716英尺(約合8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照片展示了美國的帝國大廈,1931年竣工,高1250英尺(約合381米)。隨著超堅固碳纖維繩索的問世,未來摩天樓的高度將進一步提高
通力公司研制的超級繩索能夠取代當前的鋼索。這種碳纖維繩索的重量遠遠低於鋼索,讓進一步提高電梯井的高度成為一種可能。
此外,這種繩索的能耗 ...
學家們近日研制出一種一旦遭到拉伸就會自動改變顏色的材料,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志網站報道,科學家們近日研制出一種一旦遭到拉伸就會自動改變顏色的材料。這種材料被命名為“聚合物歐珀”,研制小組之所以提議用這個名字命名這種新型材料,是寓意它和自然界中顏色絢麗的歐珀寶石之間的相似性。
借助一種用合成光子晶體制成的特殊墨水,研制小組已經知道如何在這種“可拉伸的歐珀”材料上噴塗出各種圖案。有關情況已經以論文形式刊載於5月22日出版的《先進工程材料》雜志上。
傑裡米·布隆伯格(Jeremy Baumberg)是英國劍橋大學納米光子中心 ...
弗茲在機場測試他發明的噴氣式自行車。
珍愛生命,遠離該車。
中新網6月18日電 據外媒報道,英國一名32歲的水管工弗茲(Colin Furze)向來喜歡挑戰極速,他把自制噴氣式發動機安裝到自行車上,使該自行車時速高達80公裡,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自行車了。
報道稱,弗茲最近花費4個月時間,打造出了這輛“噴火自行車”,並在機場跑道測試。引擎點火後,單車時速可達80公裡,稍一不慎隨時車毀人亡。有道是,“珍愛生命,遠離該車。”
弗茲坦言這是世上最危險單車,也是他最瘋狂的發明,“時速55公裡左右時感覺很好,但超過60公裡車身就會劇烈搖晃,極難操控。”
此前,弗茲的發 ...
新化學物質使老鼠記憶力增3倍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14日報道】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細胞如何對生物應激作出反應的科研人員發現,向老鼠體內注入一種類似藥物的小分子後,老鼠的記憶力會得到提高。
這項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彼得·沃爾特博士說,這種分子發揮作用的生物化學通道或許有一天會被用來提高人類的記憶力。這種分子的發現以及在老鼠體內進行記憶力測試的結果已於5月28日在在線科學雜志eLife上發表。
在與這項科研有關的一次記憶力測試中,普通老鼠在注射這種化學物質後,其再次確定水下平台 ...
圖表:“蛟龍”號開始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潛 新華社記者 肖瀟 編制
新華網“向陽紅09”船6月17日電(記者張旭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日16時30分左右從南海一冷泉區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潛人員出艙,標志著“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任務順利完成。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這次下潛是工程下潛,超額完成了預定下潛任務:一是驗證了潛水器技術狀態非常穩定和良好;二是長基線定位系統第一次試驗就非常成功,潛水器具備了“指哪打哪”的能力;三是驗證了潛航員駕駛技能,因為潛水器從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