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李白有兩句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之水是天上來的嗎?是的。
從本質上說,黃河、長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裡的水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黃河源頭的水是從青海巴顏喀拉山上流下來的。山上常年有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流下了山。而這些雪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冰是降水和降雪結成的。黃河有很多支流,黃河流域還有很多湖泊,它們給黃河送來很多水,它們的水也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嗎?是這樣的。不僅是黃河,絕大部分江河的水也是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為什麼不說是所有江河呢?因為有的江河是內陸河, ...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德國西南部,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園區東西介於美因河谷和萊茵河谷之間,南部與萊卡河谷毗鄰,北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麥塞爾化石坑世界自然遺產接壤。
園區內有一套記載歐洲中部地區大約5億年前重大全球性歷史事件的獨特地層,曾有格言這樣描述它:“在花崗岩與砂岩之間——漂移著的大陸”。萊茵、美因河谷和萊卡之間的地區不僅出露大量的各種岩漿岩和沉積岩,還留下了兩次全球地質構造的遺跡。第一次是華力西造山運動形成的岩漿華—大陸碰撞的先期峽谷,第二次是萊茵河地塹的形成,代表了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間的歐洲大 ...
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的海子山,位於稻城北部,方圓328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擁有1145個大小海子,它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員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2001年被列入《中國可建地質公園推薦名錄》,逐漸成為我國研究冰蝕地質,地貌和第四世紀冰川運動的重要科考基地。海子周圍那奇形怪狀的壘壘巨石,鋪天蓋地,似人如獸,走進海子山恍忽走進一個靜寂無序、斑斕多姿的夢幻世界。
這裡曾經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蔚藍色的海底世界裡,海藻叢生,游魚如織,綠茵成材的海岸上,珍禽異獸,歡暢嬉戲,修然自得。後來風吼海哮,地殼擠壓碰撞之聲引起了海潮,隆起了海子山。
...
雲台山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部的太行山南麓,主要以雲台山園區的構造單面山體地貌和斷崖飛瀑、幽谷清泉地貌為特征。公園內群峽間列、峰谷交錯、懸崖長牆、崖台梯疊的“雲台地貌”景觀,是以構造作用為主,與自然侵蝕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觀,是地貌類型中的新類型,既具有美學觀賞價值,又具有典型性。
在具有全球構造規模效應的東亞裂谷體系中,雲台山地質公園處在華北陸塊新生代東亞裂谷系的華北裂谷帶與西安—鄭州—徐州近東西向裂谷轉換帶的交彙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斷裂控制,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過程中,於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地層中形成了一系列“之” ...
在極地和高山地區,氣候嚴寒,常年積雪,當雪積聚在地面上後,如果溫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壓力作用或經再度結晶而造成雪粒,稱為粒雪(firn)。當雪層增加,將粒雪往更深處埋,冰的結晶越變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則因存在於粒雪顆粒間的空氣體積不斷減少而增加,使粒雪變得更為密實而形成藍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後,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體,沿斜坡緩慢運動或在冰層壓力下緩緩流動形成冰川。
西藏絨布冰川
西藏珠穆朗瑪峰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岳冰川就有15條,最大的絨布冰川長達26千米,平均厚度達120米,最厚處超過300米以上。這些冰川類型齊全,其上 ...
湖光岩的形成歷史
1997年,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與德國國家地球科學中心考察確認,湖光岩是世界上典型、罕見的瑪珥式火山口湖,簡稱“瑪珥湖”。
湖光岩是在這樣的地質背景下形成的。
湖光岩瑪珥湖地處雷瓊沉降帶湛江凹陷的西部,遂溪東西向大斷裂的南側,東部緊靠吳川—四會北東向斷裂。目前分布有76座火山口的雷州半島,三分之一為火山覆蓋,80%火山均位於上述部位,使該區成為我國有名的新生代火山活動區。雷州半島第四紀火山噴發主要有2期:早期(距今40—70萬年的中更新世)形成了石茆嶺、石板嶺等火山錐及青桐洋、九鬥洋等瑪珥湖群,命名為“石茆嶺組”;晚期(距今14 ...
石花洞又叫潛真洞,位於北京房山區南車營村,距北京城區五十公裡,距房山十五公裡,因洞體深奧神秘幫稱潛真洞;又因洞內生有絢麗多姿奇妙異常的各種各樣石花又叫石花洞。 經中外洞穴專家考查,認為石花洞內的岩溶沉積物數量為中國之最,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與聞名中外的桂林蘆笛岩、福建玉華洞、杭州瑤琳洞並稱我國四大岩溶洞穴。 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溶洞群觀光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學知識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9月18日,獲得“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稱號。
石花洞洞體分為上下七層,目前僅對外開放一至四層,全長250 ...
發生冰塌的位置已經裂縫
衛星圖片顯示的巨大冰塌
科學家在分析美國宇航局衛星發回的照片後發現,格陵蘭島一個巨大冰山發生了崩塌,並且在接下來幾年裡將會有更大的崩塌發生。美國俄亥俄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先發現了這處冰崩。他們在仔細分析衛星照片後發現,這處冰崩發生在格陵蘭島一個名為彼得曼的冰山(Petermann Glacier )上。冰塌面積大約為29平方公裡,差不多有半個曼哈頓島那麼大,時間發生在7月10日到7月24日之間。冰山大多在春夏兩季形成,不過較暖的天氣同時也會加快冰川或冰蓋邊緣發生分裂的速度。每年僅從格陵蘭西部冰川產生的冰山就有約1萬座之多。在冰川或冰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