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宗教概況

民俗

導讀中國佤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9.8萬人(1982),分布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瀾滄、耿馬、雙江和鎮康等縣。其中部分地區雖有佛教和基督教的傳入,但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然相當流行。 神靈崇拜 西盟佤族各氏族每年的祭祀活動都以祭水神為開端。屆時全村男子參加。先由管水祭司接新引來的第一筒水,進行祈禱,並用這筒水在他家煮飯。除了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的集� ...

中國佤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9.8萬人(1982),分布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瀾滄、耿馬、雙江和鎮康等縣。其中部分地區雖有佛教和基督教的傳入,但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仍然相當流行。

神靈崇拜

西盟佤族各氏族每年的祭祀活動都以祭水神為開端。屆時全村男子參加。先由管水祭司接新引來的第一筒水,進行祈禱,並用這筒水在他家煮飯。除了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的集體祭水外,許多家庭還常單獨進行祭祀,以祈求水源常年不斷。火也是佤族主要祭祀對像,滄源縣佤族每年新年要祭火神,以米、飯、鹽、菜和火灰為祭品,由村長主持祭祀儀式。祭畢,以干竹子摩擦出“新火”,各家用火把引燃帶回家去。

佤族認為主宰萬物的最大神靈為“木衣吉”,或稱“梅吉”。每年祭祀三五次不等。每次祭祀,殺豬一頭、雞數只。如遇災禍,則以村社或部落為單位,舉行大祭。

木鼓崇拜

西盟和滄源等地的佤族普遍崇拜祭器木鼓(梅克勞格)。他們認為木鼓可以通神,無論是祭祀或氏族械鬥都要敲擊木鼓。平時將木鼓供奉在村中最高大的樹下。有些地區還專為木鼓蓋房。氏族成員環居周圍,以求木鼓庇護。

木鼓既被認為可以通神,因此制作時,則要舉行宗教儀式。西盟佤族在砍伐前要對樹鳴槍兩響,意在驚走樹魂。制鼓前還要宰牛祭祀。參加者除分食牛肉外,並在宰牛地徹夜歌舞。木鼓每次制作一對,並分“雄雌”。公鼓小,母鼓大。木鼓內腔的大小深淺不同,蒙皮後可以敲打出幾種不同的音響,並根據祭祀、報警、巡夜和跳舞等不同要求,擂動敲擊。

獵頭血祭

西盟佤族過去在農作物種植或收獲季節,有以部落為單位,結合血族復仇獵取仇寨人頭的祭典。包括獵頭、接頭、祭頭和送頭等一套儀式。指揮獵頭的首領由蔔卦產生。獵到人頭後,先放在木鼓房下的人頭樁上,並在人頭上撒火灰,讓火灰同人頭血一起滴落於地面,然後每家分血灰少許,在播種時同種籽一起撒到地裡,認為可得豐收。(下圖)

在血祭中,雖認為人頭是一種最高的獻祭品,但對獵獲的人頭懷有敬畏感,故反過來又將人頭作為祭祀的對像。祭頭儀式分為集體和家庭兩種。集體祭祀以部落為單位。在獵到人頭後,先在建寨最早的老寨供祭,然後在分寨輪流祭祀,最後仍送回老寨。家庭祭祀儀式一般在太陽偏西時舉行。先由接頭人從祭司家的祭台上取下人頭,交給兩個未婚婦女抬到木鼓房。路上,獵頭者在前,家人隨後,鳴槍擊鼓。到木鼓房後,將人頭放在祭台上,並向人頭撒米,祈求賜福。然後抬著人頭繞木鼓房轉九圈,邊轉邊跳,再沿原路將人頭抬回祭司家,轉交另一家祭祀。各家祭祀完畢,再抬回木鼓房,由祭司將其置放於專供人頭的竹架上。集體祭祀要殺豬宰牛獻祭;家庭祭祀也要以豬、雞作祭品。每年農歷四、五月播種前後,還要舉行送頭儀式。屆時,由祭司和老人將上次獵獲的人頭骨送到村外林間的人頭樁處。

隨著佤族社會的發展,獵頭血祭也逐漸發生變化。據傳,最初由武裝獵取改為購買人頭(被出賣的多為奴隸)。以後又用死人之頭或狗頭來代替。部分地區改為殺牲祭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獵頭血祭已經絕跡。

祭司

西盟佤族多數稱祭司為“窩朗”,少數稱為“芒那克繞”。窩朗原來是氏族祭司,多由酋長兼任。按照傳統,每個氏族有兩個窩朗:一個管木鼓,一個管水。管木鼓的窩朗地位高於管水的。管木鼓的窩朗每年舉行兩次木鼓祭,一是制木鼓,一是蓋木鼓房。管水的窩朗負責主持村寨集體祭水儀式。祈求水流暢通。各家也分別請他祭水。窩朗世襲,一般由長子繼承。無子則由養子、兄弟、族人繼任。窩朗地位特殊,居住大屋,且有特殊裝飾,屋脊兩端有交叉狀的木刻燕子,其中一端屋脊置有木刻的男性裸體坐像。蓋房儀式十分隆重,落成後還要用牛血、石灰、木炭等在四壁畫上各種圖畫。


精選文章: 民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