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雜記】趣說土地神

民俗

導讀景德鎮路邊一個小土地廟,高低大概一米左右。撰文:艾紹強土地神是中國最古老的神,但是地位似乎不高,北方多供奉在人家房屋或窯洞一側的牆壁上小神龕裡,南方多在田間地頭立一塊石頭或建一個半人高的小廟。北方的土地神跟人的關系更密切些,一般年節都會焚香燒紙,最重要的是家宅人口不安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問土地神——是不是有所不敬或者衝撞了哪路不該衝� ...

景德鎮路邊一個小土地廟,高低大概一米左右。
撰文:艾紹強
土地神是中國最古老的神,但是地位似乎不高,北方多供奉在人家房屋或窯洞一側的牆壁上小神龕裡,南方多在田間地頭立一塊石頭或建一個半人高的小廟。北方的土地神跟人的關系更密切些,一般年節都會焚香燒紙,最重要的是家宅人口不安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問土地神——是不是有所不敬或者衝撞了哪路不該衝撞的鬼神。最後的解決之道要安土神,一般是由巫神或巫婆跳騰一番。土神崇拜是由原始的土地崇拜而來,土神的前身其實是社神,原始時代就有祭社了,後逐漸演變為祭祀地祇、後土、後稷。《禮記》稱:“社,祭土而主陰氣也”,暗示社神原本是女性。到了漢代人們開始稱社神為“社公”,大概是因為有“公”必有“母”吧。據考證,兩漢時北方祭祀“社公”,南方江淮一帶祭祀“社母”——江淮人民多是夏後氏苗裔,稱母為“社”應該是夏後氏風俗的遺存。統一王朝出現以後,地祇、後土是皇帝專祀。《後漢書》以後的正史裡都有“祭祀志”,裡面記載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皇帝祭祀後土。社神則逐漸變為各諸侯國、采邑、鄉裡村社奉祀的管理本地的神祇,可以說是遍及城鄉。
我國僅存的一座五品級縣衙,葉縣縣衙土地廟裡供奉的土地神。唐朝開始崇奉城隍,城市中以供奉城隍為主,土神成為城隍的下屬,轄區範圍越來越小,後來主要是管理鄉下了。到了宋朝,土地神又翻身了,全國上下盛行崇拜土地,無論城鄉、山岳、園林、寺廟、宅院都有土地神——轄區劃分明確,職責清楚——也就是由一個後土分成了無數個土地神。大概南北朝時土地神就已經人格化了。據說有個叫蔣子文的人,在三國時就成為鐘山的土地神,又有說南朝梁時大臣沈約將父親的墓地捐給了寺廟,和尚們就尊沈約為土地神。南宋洪邁在其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裡記載了好幾個土地神的傳說,有的像農民一樣布衫草鞋,有的家室齊全老幼滿堂,就像大戶人家。明朝以前土地神還有王侯、將軍、府君、夫人等封號爵位,朱元璋上位之後,將這些全部革去,就稱某地土地之神,與各鄉裡的行政機構對應,土地神成為與普通百姓打成一片、慈善可親、幾乎沒有什麼法力的小神,所以在明朝的小說《西游記》裡,土地神就是任孫悟空使喚的“土地老兒”。應該說“社母”早於“社公”,但後世是男權社會,社母、社公從漢代開始逐漸就合並在一起祭祀了,民間現在是左“社公”右“社母”,當作一對老夫妻房一起祭拜,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的小廟。

精選文章: 民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