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考古

導讀 1●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鄭州市西南郊、二七區侯寨鄉的櫻桃溝景區內。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同時也發掘出土一系列與現代人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圖為出土的修理骨片。 2●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 位於漳平市像湖鎮灶頭村東北,是目前福建省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對分析海峽兩岸古人群的遷徙和文化交流以及對� ...

1●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鄭州市西南郊、二七區侯寨鄉的櫻桃溝景區內。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同時也發掘出土一系列與現代人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圖為出土的修理骨片。

2●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

位於漳平市像湖鎮灶頭村東北,是目前福建省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對分析海峽兩岸古人群的遷徙和文化交流以及對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等課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圖為出土的凸刃砍砸器。

3●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

首次發現的由六個環壕組成的完整的聚落,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會的一個基本單元,六個環壕應該代表了六個相關的氏族。從6個環壕的面積大孝分布位置和墓葬等級等方面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地位。玉架山遺址的發掘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會組織結構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視野。圖為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

4●內蒙古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

位於通遼市科左中旗的舍伯吐鎮,是考古工作者在北緯43°以北區域內,首次大面積發掘保存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清理出因失火坍塌的房址、還有保存相當完整的房屋木構架痕跡,以及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骨的罹難場所,證明了該遺址是遭遇突發事件而廢棄。它為聚落的復原研究提供了極其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圖為哈民木質結構坍塌遺存。

5●四川宜賓石柱地遺址

位於宜賓市屏山縣樓東鄉田壩村,地處金沙江北岸一至五級台地。4次考古發掘共清理新石器、商周、戰國秦漢、明清各時期遺跡800多個。石柱地遺址分布面積大、文化堆積豐富、時代跨度較長,在川西南乃至金沙江流域是首次發現。圖為石柱地新石器房址。

6●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位於湖北隨州市東北部約20公裡的淅河鎮內,2011年的發掘共揭露出墓葬65座和1座馬坑。大量西周有銘文青銅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發掘的一個亮點。圖為葉家山曾侯方鼎。

7●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國墓地

是一處在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前所未見的等級很高且完整保存下來的戰國墓地,對研究公元前三至五世紀前後東北以至北方地區有關民族的活動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圖為遼寧東大杖子墓地外槨槨室。

8●江蘇盱眙大雲山江都王陵

揭露出一處比較完整的西漢諸侯王陵園,改變了以往關於西漢荊國、吳國、江都國、廣陵國諸侯王葬地的認識,為重新考慮儀征廟山墓地的性質等課題提供了新資料。圖為大雲山錯銀編磬銅虡獸座。

9●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窟頂北魏遼金佛教寺院遺址

在雲岡窟頂一區和二區連續兩年的發掘,發現兩處北魏至遼金的佛教寺院遺址。兩處寺院遺址的發現有助於了解北魏雲岡寺院的結構、布局和規模。圖為雲岡窟頂佛教寺院遺址二區鑄造場所遺跡。

10●山東京杭大運河七級碼頭、土橋閘與南旺分水樞紐遺址

七級碼頭遺址的發掘,發現一座台階式大碼頭,與古街、商鋪相結合,再現運河繁華風貌。土橋閘遺址發掘了明清時期船閘一座、大王廟一座,對運河船閘的構築方式、結構布局、功能和營運狀況有了深入了解。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對南旺段運河河道設施、引汶濟運工程設施的結構、布局以及大運河河水的平衡調節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明確了通過戴村壩截引小汶河水源和利用石駁岸頂衝與分水口的形狀結構相結合實現南北分流濟運的水工技術成就。圖為出土的鎮水獸。

新京報訊 昨天,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等10個項目被評選為2011年度最為重要的十大考古發現。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全國最權威、影響最為深遠的考古評選活動。本屆評選活動自2011年11月底啟動,最終結果於昨日揭曉。

主動考古項目增多

與2010年相比,2011年入圍25個候選項目中,主動發掘的考古項目明顯多於因為基礎建設而配合進行的考古項目,25項中有14項均為主動發掘。對此,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我國考古工作中,配合基本建設而進行的考古一直占主導地位,大約占全部考古總數的80%至90%,而主動進行的考古大約只占總數的10%。

但從2011年的情況看,主動發掘的項目進入到最後的25個入選項目中的較多,這與這些年來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國家大遺址的保護、考古公園的建設受到重視有一定關系。而且抱著這類目的的主動發掘考古項目與以往的主動發掘項目又有一些不同,它在注重學術研究的同時,更多地從保護和展示的角度考慮進行發掘。

童明康說,今年主動發掘考古項目的增加並不表示我國考古在方向上發生變化,配合基本建設而進行的考古仍占考古項目的絕大多數。但從文化遺產保護以及考古學科發展的角度看,每年有一些主動的考古發掘項目是十分必要的。

舊石器考古“豐收”

在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眼中,2011年是一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豐收年。在最早的48項候選項目中,有6項是舊石器時代考古項目;在25項入圍項目中,舊石器考古又占了3項,如此之多的舊石器考古項目在以往的評選中是空前的。在當今鑒寶如此風行的年代,舊石器考古遺址盡管學術價值很大、國際影響力很高,但這種看起來不是很美觀又不是很容易被解讀的遺產,其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可以看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而今年舊石器考古中一個重要的代表就是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高星曾3次到過這處遺址,這是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的遺址,其中包含了多個文化層位,遺物、遺跡現像非常豐富。保留了距今一萬七千年到幾千年這個時段人類生存演化非常重要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人骨。這些人骨正在進行測年和DNA的分析,有可能刷新目前我國已知的有關人骨的最早紀錄。

■ 亮點

“曾侯乙”有望找到祖先

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以下簡稱“曾侯墓地”)的入選格外引人矚目。

“曾侯乙墓是春秋時期的,但‘曾侯’向前追溯要到什麼時候,在學術界一直是個疑問。”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李伯謙說,葉家山西周早期的曾侯墓地的發現,為回答以“曾侯乙墓”為代表的春秋時期的曾侯遺存的淵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但他們之間是不是有直接的發展和繼承的關系,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李伯謙說,該墓葬的發掘也為西周早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格局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材料。因此,這項發現也被認為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突破。

發掘領隊黃鳳春介紹,“曾侯墓地”發現的亮點就是出土了大批刻有銘文的青銅器,銘文有“曾”、“侯”、“曾侯”、“曾侯諫”,可確認該墓地應是西周早期的一處曾侯家族墓地,其中包含曾侯諫和夫人女鬼氏墓。這一幕地的發掘證明,早在西周早期漢東就已有一個曾國,且當時已稱侯。

葉家山早期曾侯墓地的發現,與葉家山曾侯墓地相對應的城址的發現,初步確定了西周早期曾國的政治中心。初步確認了距其以南約1公裡的廟台子遺址群應是西周早期曾國都城遺址,而並不是最初懷疑的村址。

【追問】

考古遺址保護不容樂觀

評選出來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其未來能否繼續存續下去並不都是非常明朗。以此次入選的四川宜賓石柱地遺址為例,其地區就屬於向家壩水電站淹沒範圍。“十大”能否成為石柱地遺址的護身符呢?作為一項學術評選活動,顯然“十大”並沒有如此之大的保護效力,“不過,我們希望這麼好的遺址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如是說。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佳琳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