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知識堂::警惕冰雪之下的潛在危險

戶外

導讀 習慣了安全的生活狀態我們一般情況不會太警惕旅行時的危險。其實,危險處處存在。尤其是在冰天雪地中跋涉,應警惕可能遇到的危險。 1.冰河洪水 太陽光照射融化的冰水會使冰川河水漲落不定。由於中午陽光最強,通常會在下午出現冰川河洪峰。洶湧的洪水和呼嘯奔騰的洪峰,會使涉渡河流的獵人、探險家、登山者和野游者喪失生命;在巨大的冰河洪峰面前,一切都� ...

習慣了安全的生活狀態我們一般情況不會太警惕旅行時的危險。其實,危險處處存在。尤其是在冰天雪地中跋涉,應警惕可能遇到的危險。

1.冰河洪水

太陽光照射融化的冰水會使冰川河水漲落不定。由於中午陽光最強,通常會在下午出現冰川河洪峰。洶湧的洪水和呼嘯奔騰的洪峰,會使涉渡河流的獵人、探險家、登山者和野游者喪失生命;在巨大的冰河洪峰面前,一切都將被卷走。

2.危險的冰岩

冰的懸岩,不論是冰川的,還是陸架的或別的什麼的,都是極危險的。它不僅會在頂上或成橋的冰隙上掉下來,而且下落的冰雪,會把下面行走的人埋葬。在天氣暖和的時候,整個冰岩會在沒有任何警報的情況下,突然掉下來。注意:絕不可在冰岩下鏟冰融水。

3.雪橋的危險

在雪地上,雪橋呈現出規則的、碟形的凹陷,近似直線地向遠處伸展、蔓延。舊的陷下的雪橋比新的平的雪橋更堅實。在通過這種雪橋時,應用冰斧和雪撬檢查一下,才可保證安全。如果帶有重物通過雪橋,就需用更重的東西來檢查,以能安全過橋。

4.防止雪崩

高山行動,雪崩是巨大的災難。為了安全起見,雪地行走不應在有暴風雪的氣候中進行。在有大風和極度低溫的時候,應特別注意防止雪崩。此時,不要擠在一起穿越斜坡地帶,前後兩人之間應保持一段可觀察到的安全距離。

雪崩是由於聲響、震動、岩石或雪塊滾落,以及風的作用而誘發的。雪崩通常發生在有小雪球滾落的斜坡,積雪有裂縫的斜坡,有雪檐的斜坡,36~42度左右的無樹木的陡坡,距離長的斜坡,凸形斜坡,南和西南方向的斜坡,以及舊雪之上覆蓋新雪和因氣溫上升而積雪松軟等地點。一般來說,新雪後次日天晴,早晨9~10點鐘容易發生雪崩。

通過雪崩危險的地帶應注意:預先松開背帶,以備必要時解脫大背囊和其他裝備,以保障行動自由。摘掉妨礙視覺和聽覺的風雪帽,盡早發現雪崩征兆。避免橫向通過有危險的雪坡。避免射擊等聲響和震動。避免跌倒等衝擊雪面的動作。

如被卷入雪崩時,應在移動的雪流中劇烈地反復做游泳動作,力求浮到雪流的表面上。因為雪崩停止後手腳就難以活動,應在雪流移動期間盡量浮出雪面。

5.寒區行走

攀登冰川和雪坡要特別謹慎,冰川上裂隙很多,對人威脅最大的是冰瀑區和山麓邊緣裂隙,特別是被積雪掩蓋的隱裂隙最危險。通過裂隙時,應數人結組行動,彼此用繩子連接,相鄰兩人之間的距離10~20米。在前面開路的人,要經常探測虛實。後面的人一定要踩著前面人的腳印走,這樣比較安全。通過裂隙上的冰橋或雪橋時,要匍匐前進。

雪坡行進不僅要注意防裂隙,還要注意不要將雪蹬塌。在冰面和積雪山坡交界的地方,積雪往往很深,行動時必須分成小組。過雪橋時開路者先探測雪橋虛實,再行通過。如果雪很松軟,而又必須由此通過時,應匍匐行進。攀登坡度很大的雪坡時,一定要兩腳站穩後再移動。向前跨步,要用腳前掌踏雪,踩成台階再移動後腳。如果不慎滑倒,要立即俯臥,防止下滑。

攀登冰川雪坡,要少走有裂縫的地方。在積雪上行走,要揀雪硬的地方走。走熱了,不要用冰雪解渴,驟然吞食冰雪,易得喉頭炎。實在干渴得厲害,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盡量不要咽到肚子裡,水會增加人體循環器官的負擔,影響體力。

為了在雪地行走方便,可以用樹枝(最好是剛砍下來的樹枝)做成“雪鞋”,方法是將樹枝用火烤成U形,再用繩子綁緊,套在腳上。穿著時應注意用繩將腳尖和腳跟部分別捆在前橫帶和後橫帶上。如捆不緊,會妨礙行走。綁扎的繩扣要系在鞋的上部或外側,如系在內側,左右兩腳相互觸及則行走困難,而且繩扣也易松開。在松軟的雪地上長時間行走時,要跨大步,縮短在雪地行走的時間。行走時要先把腳往後稍退一點,再向上抬腳大步邁向前方。腳後退是使雪鞋前面有活動余地,向前邁出時還可以起到拂去殘雪的作用。走陡坡,要用雪鞋內緣踏坡,盡量避免身體偏向外緣。雪凍結得十分堅硬時,要脫掉雪鞋步行。


精選文章: 戶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