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監測PM2.5:機動車尾氣是主源

環境保護

導讀 12月10日,環保志願者在國貿附近檢測PM2.5的數值。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 關注焦點 越來越多的城市監測表明,污染顆粒物已成空氣污染首要的污染物。而在這些顆粒物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與人體發生應激變化,嚴重影響健康。 近期,環保部公布《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征求意見稿,PM2.5很可能納入新標准當中成為治理指標。 但是對於“PM2.5”究� ...

12月10日,環保志願者在國貿附近檢測PM2.5的數值。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 關注焦點

越來越多的城市監測表明,污染顆粒物已成空氣污染首要的污染物。而在這些顆粒物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與人體發生應激變化,嚴重影響健康。

近期,環保部公布《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征求意見稿,PM2.5很可能納入新標准當中成為治理指標。

但是對於“PM2.5”究竟是怎麼來的,它跟市民平時的生活關系度到底有多高?很多人並不清楚。近日,記者與環保志願者一起實地檢測,尋找PM2.5的源頭。

入冬以來,每當出現陰霾天、大霧天氣,PM2.5的監測和治理就成為關注熱點。

據環保科學家研究,PM2.5是“霾”天氣的主要成因。但PM2.5究竟是怎麼來的,是煙囪裡直接排放的,還是地面的灰塵生成的?可能很多人對此並不清楚。

12月10日,環保志願者——北京電子工程師程景准備通過一天的活動,來告訴大家PM2.5的成因和危害。

10微克

公交柴油車比電動車高

12月10日是周六,程景6點起床,桌上的微電腦激光粉塵儀已充滿電。

這台價值近3萬元的監測儀,可以測空氣中PM2.5-PM10的濃度,據介紹測量誤差不到10%。

這台儀器由民間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提供。該組織工作人員王秋霞說,今年6月開始,他們招募志願者,監測生活環境中的PM2.5,並寫監測日記。

程景與達爾問的初衷一樣,都想揭開PM2.5來源之謎。

12月10日上午,北京偏北風3-4級,晴間多雲。

程景說,這樣的好天氣,對監測PM2.5來說是好事,不同環境,數據變化明顯。不像在陰霾天,室內、室外數值都很高。

前一天晚上,程景測了一下家裡的PM2.5濃度。數據為8微克/m3,掃完地後他又測了一下,數據為9微克/m3。“其實掃地對PM2.5影響並不大。”

7點,程景走出家門,7點10分,他坐上公交車。

分別換乘兩輛公交車,車內PM2.5的數值分別是10和26微克/m3。他說,數據的區別與公交車的動力有關,第一輛是電動公交,而第二輛為柴油車。

7點35分,程景在東四環窯窪湖橋輔路得到的數據是36微克/m3。而在8點,他在“鳥巢”測得的數據為7微克/m3。

程景說,北京市區北部和南部空氣質量差別明顯,甚至廣渠路北和路南就有變化。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潘小川曾表示,PM2.5的增長跟醫院急診相關疾病的病人人數成正比,循環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PM2.5每增加10微克/m3,急診量大概增長0.5%到1%。

“今天空氣算是好的。”程景說,上述測試得到的數據已達到世衛組織的達標標准。

環保部近期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征求意見稿中,將PM2.5年平均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35微克/m3和75微克/m3,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

1095微克

汽車排氣管PM2.5最多

上午9點,京藏高速路口,程景分別對兩邊公交車站測量。

當天擁堵並不嚴重。清河小營橋北公交車站PM2.5測量值為36微克/m3。橋對面西三旗橋南側輔路,數值為37微克,西三旗橋南公交車站站台則為33微克。

但是若沒公交車,站台的數值在20微克/m3左右;若公交車出站,儀器數值會瞬時上升到50甚至60多微克/m3,位於站台上的人還能聞到異味。

為直觀得到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程景將儀器對准所開車輛的排氣管。

在怠速狀態下,儀器監測平均值為214微克/m3。當踩下油門,發動機轉速達到2500轉,PM2.5瞬間數值達到1095微克/m3。

“北京有400萬輛機動車,每天的出行要排出多少PM2.5?”程景感覺,機動車應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

PM2.5另一來源是建築揚塵。但程景在CBD核心區建設工地測量的數值卻很低,只有17微克/m3。

達爾問組織工作人員王秋霞說,工地附近的揚塵多是大顆粒,PM2.5其實並不高。

程景感覺當天北京的PM2.5主要來源是機動車,這與“達爾問”此前監測的結論吻合。

上月初,志願者楊麗萍帶兒子在海澱區六道口連續監測兩周。

監測結果為:早高峰和晚高峰PM2.5濃度最高,其中,晚高峰濃度更高,中午則較低。

“晚高峰時污染物累積一天,加上晚上也是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時間。”王秋霞說。

680微克

抽一根煙PM2.5增24倍

室內的PM2.5數據比室外低,但抽煙後,情形則大不一樣。

程景先在車內做實驗。車內未抽煙時PM2.5濃度為26微克/m3,低於車外的33微克/m3。

關上車門,實驗者剛呼第一口煙,車內的測試儀器濃度值立刻升到740微克/m3。10秒鐘後,數值升到1003微克/m3,這個數值持續停留兩分鐘。

經過五分鐘測量,抽一支煙車內PM2.5平均濃度為680微克/m3,比排氣管十釐米處測得的平均數值還高。

隨後,程景等人又來到東城區一家單位三樓的吸煙室。

周六的辦公室空無一人,但吸煙室內外的PM2.5濃度仍有區別。室外為8微克,室內則為12微克。

兩個人進入到吸煙室內抽煙,程景測量5分鐘的平均值為423微克/m3。

二手煙造成的PM2.5在國際上也有公論。

相關報告顯示,吸煙對於大氣環境中PM2.5的貢獻率大約有2%左右。

另外,炒菜做飯是否會制造PM2.5呢?

為此,程景特意在農展館公交車站一處雞蛋灌餅攤點前測試。離攤點三四米,PM2.5濃度為17微克/m3,而靠近早點攤30釐米,PM2.5值則是30微克/m3。“在密閉室內,這個數據會更大。”

另外,程景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像。抽取面巾紙時,人們總會把面巾紙抖開使用。但這一抖動過程,也會釋放PM2.5。

程景在車裡未用面巾紙前,車內PM2.5濃度為26微克/m3,抽一張面巾紙,抖動一下,PM2.5值瞬時升到100微克/m3。

“面巾紙有一些細小的紙粒,一抖動就散發到空氣中。”王秋霞說,人們平常不太注意的生活細節,也會產生PM2.5。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