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洋“木牛流馬”漫步孔廟 超時空致敬孔子

民俗

導讀 11月25日下午,由荷蘭著名藝術家揚森發明、憑借風力就能自行行走的現代版“木牛流馬”——仿生獸,在台北孔廟完成首次街頭行走。圖為仿生獸在街頭“悠然漫步”引來圍觀人潮。 中新社發 陳悅 攝 中新社台北11月25日電 題:洋“木牛流馬”漫步孔廟 超時空致敬孔子 中新社記者 陳悅 董會峰 由塑膠管和塑料瓶搭成的巨獸,不需要動力,卻能在風力相助下,揚“蹄”自 ...

11月25日下午,由荷蘭著名藝術家揚森發明、憑借風力就能自行行走的現代版“木牛流馬”——仿生獸,在台北孔廟完成首次街頭行走。圖為仿生獸在街頭“悠然漫步”引來圍觀人潮。 中新社發 陳悅 攝

中新社台北11月25日電 題:洋“木牛流馬”漫步孔廟 超時空致敬孔子

中新社記者 陳悅 董會峰

由塑膠管和塑料瓶搭成的巨獸,不需要動力,卻能在風力相助下,揚“蹄”自行,“施機自運,不勞人力”,這儼然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25日下午,三只由荷蘭著名動力藝術家泰奧·揚森發明的仿生獸,要在百年台北孔廟側畔的庫倫街,完成它們的首次街頭巡行。這也吸引台北市民萬人空巷,夾道爭看這現代版的“木牛流馬”。將中新社記者送往現場的的士司機都感慨,“這裡從來沒聚過這麼多人”。

而靜靜停在街邊的三只仿生獸則尤其吸睛,其中最大的長8米,高寬都在5米左右,為揚森20年來所制作的最大仿生獸。

乍看上去,它們結構簡單,沒有動力裝置,由塑膠管為主交錯搭成,十余只“腳”支持著方形的“身軀”,恍如中國手工藝人用竹篾編成的動物工藝品之放大版。不時有小朋友上前撫摸,不解這怪獸如何能夠自行。

將仿生獸首次“逛街”選在已有90多年歷史的台北孔廟,是同為教育家的揚森,用自己得意之作,向孔子致敬。在巡行開始前,揚森在孔廟一亮相,就吐字清晰得用中文道出孔子的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對這位先哲之敬意。

巡行開始,由於現場風力不足,台灣當局副領導人蕭萬長、台北市長郝龍斌、揚森等人,用手輕推巨獸,仿生獸隨之開始行走,十余只腳忽上忽下,錯落有致,遠看宛如史前生物街頭漫步。

庫倫街不到300米的路程由兩只較小的仿生獸接力行走,只用不到10分鐘就告完成,和最大仿生獸會會合。

隨後,揚森等人將蕭萬長題寫的“仁”字,掛在這只世界最大仿生獸上,在孔廟前為它賦予中文名字“仁”。90年代初,揚森正是有感於其祖國荷蘭面臨被海水淹沒危險,發明仿生獸,希望它們能以環保的方式,自走運沙,堆砌沙丘,阻擋海水,成為沙灘守護者。而在揚森看來,孔子“仁”的思想,也和自己的環保理念,一脈相通。

揚森表示,未來將讓“仁”獸帶著它特別的中文名字,繼續在世界旅行,向世人宣告愛人、愛地球的主張。(完)


精選文章: 民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