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調查:互花米草侵占崇明鳥類家園

環境保護

導讀原本打算固淤促灘增加土地而引進的外來物種,甚至還想用它來吸引鳥類,沒想到反而成為鳥類保護的噩夢,甚至危及人類生態領域。 一種引進於美洲的物種——互花米草就在蠶食著崇明東灘的鳥類保護區。 早報記者龍毅 崇明東灘航拍,灘塗植物延綿一直通往遠處的海中,這類灘塗植物就是威脅鳥類生存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一片青黃色,如同長高一兩米的麥子,� ...

原本打算固淤促灘增加土地而引進的外來物種,甚至還想用它來吸引鳥類,沒想到反而成為鳥類保護的噩夢,甚至危及人類生態領域。

一種引進於美洲的物種——互花米草就在蠶食著崇明東灘的鳥類保護區。

早報記者龍毅

崇明東灘航拍,灘塗植物延綿一直通往遠處的海中,這類灘塗植物就是威脅鳥類生存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一片青黃色,如同長高一兩米的麥子,在九段沙濕地和崇明東灘隨處可見。

一個入侵物種有意或無意地擴張,將帶來新的麻煩,而這樣的麻煩在上海也正在上演,原本打算固淤促灘增加土地而引進的外來物種,甚至還想用這物種吸引鳥類,沒想到反而成為鳥類保護的噩夢,甚至危及人類生態領域。

對於上海來說,此前幾年水葫蘆減少,外來生物的保衛戰似乎一戰告捷,但新的戰爭卻已然開始,目前一種引進於美洲的物種——互花米草已經成為對上海最具有破壞力的外來物種。

盡管在11月17日舉行的中美綠色合作伙伴(濕地研究)第五次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說,互花米草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將其合成有機營養物在濕地中固定到土壤中,形成封碳效應。但這個功效並不能讓我們因此忽視它惡的一面。

10年占據三成地盤

莊子在《齊物論》中曾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類生活在系統的生態環境中,依賴各個物種和諧同生。在上海崇明東灘,就設立了一個鳥類自然保護區,維護和諧良好的生態鏈條。然而近幾年來,一種引進於美洲的物種——互花米草卻在蠶食鳥類保護區。

崇明東灘鳥類保護區位於崇明島的東端,南北瀕臨長江的入海口,候鳥保護區面積40多萬畝,現還在向外不斷延伸。10月,剛來到東灘鳥類保護區入 口,就能看到,一片蘆葦濕地中豎起幾個木制亭台,水塘、白鷺一派和諧。然而,鳥類保護區的小陳卻告訴我們,眼前剛看到的是一個治理好的實驗示範區,在東灘 眾多灘塗濕地中已經隱藏了不少的生物入侵危險。

車行在東灘圍堤上,遠遠望去堤外篙草灘塗植物延綿,一直通往遠處的海中。然而在一片蒿草中,大部分卻是一片青黃色,如同長高一兩米的麥子一樣的 植物。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互花米草,目前這種植物已經在東灘占據了至少30%領土,然而在10年前,這裡還是本土植物蘆葦和海三棱藨草的天 下。互花米草的單一性蔓延,已經減少了鳥類到這裡棲息的可能。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互花米草入侵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擠壓東灘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的生存空間,而後者的球莖、幼苗、種子是雁鴨類候鳥,尤其是小天 鵝、白頭鶴等的食物,海三棱藨草的日漸消失意味著候鳥食物的消失;其次,互花米草的生長堵塞潮溝,而潮溝是魚類以及底棲動物豐富的地方,也是鳥類覓食和休 憩的場所。

“引鳥者”卻趕走了鳥

實際上,來自北美洲的互花米草與水葫蘆很相似,原來也是被引進到國內,卻沒想到隨後難以控制規模泛濫成災。

互花米草原產美國東南部海岸,1979年12月,南京大學幾位教授赴美考察東海沿岸植被,將互花米草攜帶回國。教授們發現,這種米草生長快速, 植被密集,可以有效阻緩水流和風浪,對於我國以沙質為主的淤泥海灘來說,能起到更強烈的固灘效果。於是專家將互花米草引進到國內,用作護岸固堤的生態工 程,以圖沿海等地從中受惠。

1979年的時候,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人們充滿拓展未來的熱情,但無論學術和經濟都與當時的世界存在部分脫節。那時候還沒有建立東灘自然保護 區,自然保護區這個概念都可能少有人聽過。當時上海作為中國經濟重地,建國後川沙、青浦、崇明等十縣劃歸上海,但農業用地資源仍顯緊缺。互花米草優良的固 灘能力,讓人們看到了向灘塗爭取土地資源的前景。

的確,如同專家們預測的那樣,互花米草不負眾望,在江浙一帶的試種中顯示出強勁的固灘能力。上世紀90年代,互花米草作為固灘利器進入東灘濕地,此時的互花米草仍在逐漸積累,沒有完全顯現出其威力。

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正式批准建立東灘鳥類保護區,這一時期全新浦東國際機場正在修建。飛躍江海的飛機最為害怕飛鳥的侵擾,而機場位於長江入 海口瀕海地帶,處在東海岸候鳥遷徙的分支路線上。為了避免鳥撞飛機事件的發生,保證飛行安全,必須將候鳥遷徙路線東移。既要“驅鳥”又要“護鳥”的矛盾之 下,專家再次想到了固灘的功臣——互花米草,提出在機場東側11公裡的九段沙濕地種植蘆葦和互花米草,人工創造鳥類生存棲息的環境,從而改變候鳥遷徙路 線,消除飛鳥撞機的危險。

1997年,位於長江和東海交彙處、我國海口極難得的仍以原生狀態存在的濕地——九段沙濕地種植了0.5平方公裡互花米草,第二年就發現鳥類棲息量明顯增加。

請進來卻難趕出去

然而,生態系統的脆弱卻也難以預計。僅僅2年後,研究者就發現華南沿海的互花米草大量繁殖逐年大面積擴大,不僅覆蓋灘塗,還堵塞航道,給海上運輸帶來不便。隨後,上海東灘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快速擴張的互花米草甚至擠占了鳥類的生存空間。

2003年,我國公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互花米草作為唯一的海岸鹽沼植物名列其中。

“早先沒有想到它的擴張規模和速度會這麼大。”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鞠瑞亭介紹,崇明東灘是一個國際性重要的自然保護區,目的就是為了保 護鳥類,作為亞太鳥類遷徙的中途停留站。在沒有互花米草之前,東灘地區的種群豐富,適合作為鳥類食物的土著動物也比較豐富,生態比較適應鳥類的生存。但是 互花米草引進後,在10年中很快達到了20多平方公裡,把蘆葦、海三棱藨草的空間壓縮得很小很小,一些依靠這些植物生存的動物也消失了,同時鳥類的食物也 就消失了。甚至互花米草密集的程度,讓鳥類也無法停留在灘塗上。

原來打算增加領地、吸引鳥,卻不曾想反而變成驅趕鳥。隨後的治理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鞠瑞亭介紹,發現互花米草危害後,相關部門也曾想過使用除草劑等方法進行治理,但這種方法可能產生副作用。

“關於米草的治理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鞠瑞亭說,目前崇明東灘在復旦大學生物研究所的支持下,進行了一些實驗,利用割草、水淹減少數量的方 法,分割範圍對互花米草進行治理,治理效果不錯。但這樣的物理防治也有缺點,只能小範圍開展,對於大面積覆蓋互花米草的東灘來說,顯得捉襟見肘。

鞠瑞亭說,研究人員已經提出可以引進國外一種像甲昆蟲作為互花米草天敵,但這樣的方案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生物防治必須要有專性,否則擴展到其他的物種上,又成為一個新的入侵物種。”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