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發現東亞最早古人類暴力行為證據

考古

導讀 馬壩人頭骨表面的創傷痕跡。 本報訊(記者劉莉)11月2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秀傑副研究員與南非及美國學者合作研究的一項成果:通過對距今大約13萬年廣東馬壩人頭骨化石表面痕跡的研究,發現這些痕跡是局部受到鈍性外力衝擊造成損傷愈合後形成的,造成損傷的原因很可能是人類之間暴力行為所致。該研究提供了� ...

馬壩人頭骨表面的創傷痕跡。

本報訊(記者劉莉)11月2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秀傑副研究員與南非及美國學者合作研究的一項成果:通過對距今大約13萬年廣東馬壩人頭骨化石表面痕跡的研究,發現這些痕跡是局部受到鈍性外力衝擊造成損傷愈合後形成的,造成損傷的原因很可能是人類之間暴力行為所致。該研究提供了東亞地區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受到暴力損傷後長時間存活的證據。

他們發現位於馬壩人右側額骨的痕跡呈半圓型,大小約30mm2,整個痕跡下凹1.5mm。痕跡表面粗糙,呈現波紋狀隆起的細脊。痕跡對應的顱骨內面呈凸出狀,在痕跡周邊可見有明顯的傷後愈合跡像。與相關標本和數據的對比,馬壩人頭骨的痕跡與骨膜炎、骨結核、骨腫瘤、燒傷等明顯不同,而符合局部受到鈍性物體打擊的表現。

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現許多具有損傷及愈合痕跡的古人類化石,但其中可能由人類間暴力導致的古人類化石證據尚不多見。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