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長城以北地區迄今最大戰國古墓

考古

導讀 戰國墓現 建昌出寶 戰國墓現 建昌出寶 是長城以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戰國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眾多頂級考古學家強烈支持其申請國寶級單位! 11月16日下午兩點,建昌東大杖子村李紹祥家外的空場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戰國大墓的內棺被小心翼翼地開啟。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細剔下,一段段幾乎一碰就掉的發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 ...

戰國墓現 建昌出寶

戰國墓現 建昌出寶

是長城以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戰國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眾多頂級考古學家強烈支持其申請國寶級單位!

11月16日下午兩點,建昌東大杖子村李紹祥家外的空場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戰國大墓的內棺被小心翼翼地開啟。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細剔下,一段段幾乎一碰就掉的發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剎那,考古隊員的手輕輕顫抖,現場指導的專家的心髒狂亂跳動……會是“卻胡千裡”的燕名將秦開的墓嗎?會是派荊軻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的墓嗎?

這樣的墓壙規模,在戰國時代是什麼概念?五頭牛、兩匹馬、算上豬狗羊頭骨多達70多件的祭祀規模,何人能夠享用?此前,在這一帶出土的嵌金青銅短劍、蟠螭紋蓋壺青銅禮器又說明了什麼?一座戰國古墓的被發掘,一個墓葬群的被發現,注定建昌東大杖子村這個默默無聞的村落,將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被國內乃至世界的考古專家所注目。考古專家認為,這座古墓有足夠的資格衝擊2011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

這座戰國大墓,是遼寧乃至長城以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的戰國古墓!

這座戰國大墓,一舉打破了“山海關外沒有春秋戰國時期古跡”的傳統說法!

這座戰國大墓,擁有胡漢結合的風格,展現了那個時期的民族發展史與融合史!

2011年11月17日下午2時,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先生,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先生、著名考古學家徐光冀先生、朱延平先生、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處張磊處長、遼寧省文物專家組組長郭大順先生、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向東所長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在東大杖子戰國大墓現場考察後,對該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價值與歷史意義給予了宏觀的高度評價。

重要!特警24小時執勤

在之前的一周時間裡,這個小村子就已經進入了臨戰狀態。大墓在兩所民宅中間,前院是村民韓鳳成的家,後面是村民李紹祥的家。兩家中間就是彩鋼板罩住的正在發掘的戰國大墓。大門口是韓鳳成家的對開滑動的黑鐵門,地勢高出路面很多,外面看不到院子裡,隱秘。

發掘現場管理嚴格,進入院子要裡面的人來接,並且要佩戴上證件,離開院子時證件要收回。彩鋼棚子裡和院子裡的電線杆上都懸掛著攝像頭,透射出警戒的含義,在被當成考古隊辦公室兼臥室的平房裡,電腦屏幕實時地記錄著四個電子眼看到的一切。更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除了由建昌縣文化考古所所長趙強負責安保之外,這個百十平米的院子裡竟然還有三名特警24小時執勤,顯然,這樣的安保級別非同尋常。大墓東側的泥土裡,已露出了紅黑相間的大量彩陶,此外還有陶制的方鼎,靜靜地躺在那裡。

2011年11月16日下午2時,這是一個在遼寧乃至全國考古歷史上需要被特別記錄的時刻。

就在這一刻,這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戰國大墓的內棺被小心翼翼地開啟。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細剔下,一段段幾乎一碰就掉的發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剎那,考古隊員的手輕輕顫抖……會是“卻胡千裡”的燕名將秦開的墓嗎?會是派荊軻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的墓嗎?

北方首現“五牲俱全”墓

不要怪嚴謹的考古專家們在這一刻浮想聯翩,因為圍繞這大墓發掘發出的太多信息實在攪得人心神不寧,這樣的墓壙規模,在戰國時代是什麼概念?五頭牛、兩匹馬、算上豬狗羊頭骨,已發現的多達70多件的祭祀規模,一般權貴豈能享用?此前,在這一帶墓葬群中出土的嵌金青銅短劍、蟠螭紋蓋壺青銅禮器又說明了什麼?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東大杖子這座建昌的無名小山村就充滿了神秘色彩,挖菜窖的村民常常一鋤下去,眼神即被“鋤下物”牢牢鎖定;不遠千裡來此地“憋寶”的江湖客時時游蕩於這一帶的山川草野,神色詭異;2008年,竟然發生了一起盜墓分子闖入民宅,綁架戶主公然盜墓的惡性事件……

不能再等待下去了!從2000年起,遼寧省文物考古所就會同葫蘆島市博物館和建昌縣文物管理所對東大杖子墓葬群進行了多次勘探,發現墓葬54座,並做了5次搶救性挖掘,共清理出墓葬42座,出土各類珍貴文物近千件。

在大墓上層的清理中,發現大量陪葬的家畜頭骨,包括五頭牛、兩匹馬、豬羊狗等在內的大量家畜頭骨,在此之前,“五牲俱全”的陪葬規格在北方地區從未發現。不久,發現外槨,經探測,這是一個“兩槨一棺”的大型古墓,初步探測屬於戰國中晚期的墓葬。

內棺挖出純紅瑪瑙環

在挖到距地表4.8米至5.5米處時,大墓內槨與內棺已經露出,在內槨東側清理出一朽爛的大木箱,木箱中盛滿色彩斑斕的仿鼎陶器及陶豆、陶壺。陶壺紅黑相間繪有雲紋,約半米高,制作精美,是難得一見的戰國時期陶器。陶器出土時並未掉色,但因土層下降不斷擠壓,陶壺已呈碎裂狀。

11月12日下午至13日,葫蘆島市文化局領導和建昌縣政府、公安局負責人齊聚考古隊20多平米的辦公室,開了個小型的現場辦公會,會上敲定了文物出土後的保護預案、借助金屬探測儀協助發掘、增派警力等措施。大家似乎都預感到開棺的一刻越來越近了,讓人心跳加速。

考古隊在大墓外槨上方搭起腳手架,工作人員用小鏟一點點剔去塗抹在棺槨外的膏泥,為保持住大墓的內封閉環境,在墓內不斷噴灑防腐藥水。

11月16日,大墓內棺開啟,棺內屍骨無存!墓主人只有幾顆牙齒殘存,墓主人頭部位置只有一堆黏稠的黃土。內棺陪葬品現已發掘出的,有一把小環首刀、一個暗紅色的瑪瑙環,還有兩個帶鉤。

17日下午,眾多國內知名考古專家學者雲集東大杖子村,徐光冀、郭大順先生更是親自下到墓底觀察出土陶器的器形特點,在隨後的討論會上,與會專家均對這座戰國大墓以及周邊墓葬群給予高度評價,並支持東大杖子村墓葬群申請國寶級單位。

主任記者 張松 記者 姚廣安王鐵 張阿春 張珺電自建昌

建昌戰國大墓出土器物說明

(因出土文物需要修復,暫時無法提供照片)

文物之一:

動物頭骨

文物解讀:包括五頭牛、兩匹馬、豬狗羊頭骨共計70多件,可謂“五牲俱全”。其中,兩匹馬的頭骨放在祭祀台的正中,其他家畜頭骨環列於四周。在中原地區,用牛祭祀叫“太牢”,一定是王侯級的人物方可配享,此大墓居然用五頭牛祭祀,而且家畜頭骨如此之全,這在此前的考古發現中是難得一見的。

有專家推測,這也可能是漢化的少數民族首領的祭祀習俗,這座大墓既有典型的燕文化特色,同時又保留了塞外民族的墓葬特點,胡漢墓葬風俗兼雜。

文物之二:

青銅環首刀

文物解讀:這把青銅環首刀是墓主人隨身佩戴的兵器,器形如匕首,是墓主人生前的近身防御之物,也是其身份的像征。環首刀是經過反復折疊鍛打和淬火後制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環首刀在商代就有出現,春秋戰國時期富甲天下的齊國甚至是以環首刀為型來制做錢幣,可見在這段時間裡環首刀的使用還是比較廣泛的。

文物之三:

帶鉤

文物解讀: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帶卡,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制成。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人們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像征,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鉤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

考古專家表示,東大杖子大墓出土的兩個帶鉤是目前東大杖子墓葬群所發現的最大的帶鉤,這說明墓主人的身份顯貴,地位非比尋常。

文物之四:

瑪瑙環

文物解讀:與環首刀、帶鉤相比,東大杖子戰國大墓中所出土的瑪瑙環是一件名貴的器物。這個瑪瑙環不到半個巴掌大,呈暗紅色,瑪瑙中含有白色的雜斑。這件瑪瑙當年作為陪葬品下葬時可能是一件純紅色的瑪瑙,當屬瑪瑙中的珍品。

這個瑪瑙環的雕工很精細,內側打磨得十分光滑,在2000多年前,玉石打磨的工藝手段比較落後,能夠將瑪瑙打磨得如此光滑精致,用工之細、手藝之精令人驚嘆!

主任記者 張松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