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拆除百年大壩 為三文魚回游讓出通道

人文地理

導讀“當光線較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那兒的三文魚。它們在等待著大壩消失。”漁業生態學家布萊恩·溫特指著橫跨在艾爾華河上的大壩的方向說。今年夏末,美國將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壩拆除項目。華盛頓州內兩座百年水利發電水壩將被拆掉,恢復艾爾華河的三文魚數量。這個拆大壩的項目,從開始政治博弈到最終決策,再到最終拆除大壩,歷時20年,其過程可能比建造大壩� ...

“當光線較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那兒的三文魚。它們在等待著大壩消失。”漁業生態學家布萊恩·溫特指著橫跨在艾爾華河上的大壩的方向說。今年夏末,美國將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壩拆除項目。華盛頓州內兩座百年水利發電水壩將被拆掉,恢復艾爾華河的三文魚數量。這個拆大壩的項目,從開始政治博弈到最終決策,再到最終拆除大壩,歷時20年,其過程可能比建造大壩更為復雜。

近一個世紀了,大批三文魚遵照天性進入美國華盛頓州艾爾華河,企圖順流而上。它們游了8000米之後,碰到的是一片鋼筋水泥。自從1921年艾爾華水壩建成之後,這種情況從未改變。如今,經過了20年的博弈,垂垂老矣的大壩將要拆除,三文魚的地盤將重新暢通。

一百年前建大壩

艾爾華水壩剛建成的時候,本來搭建了一個魚的孵卵處,叫做“魚梯”。但是後來遭到廢棄。

1926年,在艾爾華大壩上游近13公裡處,又一個大壩———葛萊恩斯峽谷大壩建成。因為上一個大壩最終並沒有留下魚類回游的通道,葛萊恩斯峽谷大壩也同樣沒有“魚梯”的功能。

在美國建國初期,建造大壩是外來者定居美國的重要途徑,他們可以在河流附近開拓城鎮,自給自足。在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掀起了大壩建設的熱潮,到70年代,水利發電大壩提供了美國全國10%的電力,以及西北地區75%的電力。這段時間,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美國人將大壩造成的環境生態影響拋到了腦後。

截至目前,無論是私有還是公有的,美國已經有近8萬座水壩,橫截在這個國家的大小河流中。

艾爾華水壩和葛萊恩斯峽谷大壩雖然阻斷了三文魚的去路,卻也同樣促成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截斷三文魚回游路

上世紀末期之後,美國人開始逐步意識到水壩產生的生態影響,這點在艾爾華河上,集中表現在對漁業尤其是三文魚的影響。

艾爾華河中有六種太平洋三文魚以及虹鱒,河流下游還生活著有2700年歷史的土著卡拉拉姆部落。“三文魚在河底回游,它們游往上游,游往下游,游上來,游下去。”卡拉拉姆部落的河流恢復項目副指導拉特薩·蘇格斯說。大壩建成前,這些三文魚可以游113公裡,大壩建成後,它們的回游被截斷,只能在下游僅8公裡左右的河道中生存。

在兩座大壩建成之前,估計艾爾華河有超過30萬條三文魚,到了上世紀90年代,只剩下3000條。

艾爾華河的三文魚中,還有一種特別的種類欽努克三文魚(Chinook)。和別的進入太平洋繁殖的三文魚不同,它個頭特別大,可以長到100磅重,是當地的傳奇性魚類,普通的三文魚只生長四到五年,但欽努克三文魚可以生長20年,有科學家認為,欽努克之所以體積這麼大,可能與其擅長在艾爾華河上游激流和狹窄的山谷中暢游有關。

但是,大壩將河流一截為二,下游溯河產卵的魚類如欽努克三文魚無法游到多峽谷的上游,一些常棲魚如彩虹鱒魚又沒法游到大壩下游,游往大海。

此外,水壩形成的水庫中的水是靜止的,容易吸收太陽輻射,使得水溫升高,氧氣減少,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壩上游三文魚的棲息。另外,生態學家還認為,因為三文魚數量的減少,也影響了當地以魚為食的黑熊和老鷹等其他動物,令整個生態鏈受損。

為拆大壩博弈20年

但是,僅僅因為三文魚或者其他什麼魚,就要把一個大壩拆掉?這個代價,令人無法置信。除了生態考慮,美國大壩的老化也成為了政府決議拆除大壩的原因。

目前,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大壩都已超過了50年的預期壽命,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85%。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很多大壩出現了嚴重的老化問題:水泥牆開始退化,土壤受到侵蝕,泄洪道大門生鏽,拉伸力減退,而水庫中也有了很多沉積物降低其效用。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一個老化的大壩可能會崩潰,出現災難性的洪水。

隨著維護成本的提高,老舊水壩的經濟效益大幅降低。以艾爾華與葛萊恩斯峽谷大壩為例,如果要恢復魚類,必須增加魚回游的通道,這會令升級成本增加,使得水電站的電力價格猛增。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保護組織、漁業、當地部落以及各州及聯邦機構的壓力,美國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考慮拆除大壩。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已經拆除了200多個水壩,不過,大部分是小水壩。而艾爾華項目,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壩拆除工程,其目的在於恢復整條艾爾華河流的生態。

2008年,在奧巴馬的指令下,艾爾華河生態恢復項目啟動,並從2011年9月開始拆除艾爾華河的兩座大壩。

拆壩建壩一樣復雜

拆一座大壩,如同建一座大壩一樣復雜。除了幾十年的政治和各方利益的談判,還需要如建造大壩般地拆壩。

自2008年以來,葛萊恩斯峽谷大壩已經逐漸降低高度,用金剛鋸卸下了大壩的中心弧混凝土結構,此後艾爾華大壩進行了放水。

要拆除這兩座大壩,需要拆掉回收26759立方米的混凝土,這相當於美國帝國大廈一半的材料,此外,還有幾百噸重的金屬。拆除項目經理布萊恩·克羅姆表示,首選的方案是用液壓錘,此後再考慮用爆破。

大壩是一點一點拆除的,高度逐漸降下,水慢慢放出。克羅姆說:“這有點像吃玉米棒子,反復地來回拆除最上一層的結構,這樣,才會對下游河流和居民產生最小的影響。”

艾爾華大壩的水電站和壓力鋼管最難拆,這些鋼管大到可以鑽進一頭大像,要拆除很棘手,其中一些鋼管,可能最終會保留下來,作為歷史遺跡展示。

水庫中近6萬立方米的水需要逐漸放下來,此外,水庫中還有1300萬立方米的沉積物,一旦一下子隨河流流下來,同樣會對生態產生影響,也同樣得一點點放。據估計,大壩將在2014年前全部拆除。

大壩拆除後,還要進行河床填補,將河流恢復原始的狀態。當拆除兩座大壩之後,河流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能衝走多余的沉積物,魚類可能在短短幾個月之間就可以恢復,但是還需要至少3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最初的數量。

(金煜)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