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司母戊鼎更名後母戊鼎 教科書修改滯後

文化

導讀考古界將“司母戊鼎”更名為“後母戊鼎”,但教材卻還沒有改過來,這讓學生們犯了難。“到底是司母還是後母呢?”家住星沙的周女士最近被兒子的一個問題難住了。日前,央視《新聞30分》在播報一則文物新聞時,主持人將“司母戊鼎”播成“後母戊鼎”,這引發了正在讀初一兒子的不解:“在歷史課本中,這個大鼎明明叫司母戊鼎,突然在央視裡成了‘後母’,是播音 ...


考古界將“司母戊鼎”更名為“後母戊鼎”,但教材卻還沒有改過來,這讓學生們犯了難。

“到底是司母還是後母呢?”家住星沙的周女士最近被兒子的一個問題難住了。日前,央視《新聞30分》在播報一則文物新聞時,主持人將“司母戊鼎”播成“後母戊鼎”,這引發了正在讀初一兒子的不解:“在歷史課本中,這個大鼎明明叫司母戊鼎,突然在央視裡成了‘後母’,是播音員口誤,還是教科書出錯了呢?”

質疑 央視主播犯了低級錯誤?

據周女士回憶,3月6日12時,全家在收看央視《新聞30分》時,一則有關國博布展青銅器大展的報道裡,現場記者口播新聞兩次把大家耳熟能詳的“司母戊鼎”讀成了“後母戊鼎”,正是這個細節,成了她和兒子的困惑。

“我自己讀書時,很清楚地記得中國目前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叫司母戊鼎,兒子的教材上也是這麼寫的,教科書這麼多年都這樣寫,應該不會出錯的。”周女士稱。長沙各中學使用的是人教版歷史教科書,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第26頁,配圖文字的確寫的是司母戊鼎,照這麼看,應該是作為國台的央視出現了低級錯誤。

專家 早已經更名為“後母戊鼎”

在網上,對央視專業水准的質疑也很快傳開,但“央視新聞30分”官方微博迅速回應稱,主持人和記者都沒有讀錯,“節目剛播完賀紅梅和崔志剛(主持這期節目的兩位新聞主播)就找我討論這個問題了!播前也核實了,其實考古界早已經更正為‘後母戊鼎’了。”

而“國家博物館網站”早在去年12月18日曾解釋道:“此鼎初始被定名時,專家釋讀其上銘文為‘司母戊’,然而隨著更多同時期青銅器被發現,目前專家多認為應當釋讀為‘後母戊’,因為商代的字體較自由,可以正寫也可反寫。所以‘司’和‘後’字形一樣,而意思上此處更接近‘商王之後’”。

提醒 考試還得以教材為准

既然專家已經更正了“後母戊鼎”的說法,那麼教科書為何仍然稱其為“司母戊鼎”呢?其實類似的問題還有如“九大行星”變更為“八大行星”等,在學術研究不斷有新舊更替的情況下,教科書應該如何把握好時代性和穩定性的關系呢?

長沙市教科院副院長、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學歷史特級教師雷建軍認為,教材編寫需要嚴謹的論證和慎重的考慮,因此在新知識更新上會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司母”是否應該改叫“後母”,雷建軍表示:“新出現的學術成果,都會存在一定的爭議,出於謹慎,教科書一般會沿用之前的說法,或者用注釋的形式予以補充,也可以在教學時作為新觀點提出來,培養學生善於思辨的治學態度。”如果歷史考試中出現方鼎的題目,該怎麼答呢?雷院長表示,在教材沒有修改前,最好以現有教材為准,因為老師判斷題目正確都以教材為准。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