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 流淌著奶與蜜的土地

景點

導讀 我在傍晚時分登上橄欖山,落日的余暉點亮了清真寺穹形金頂以及東正教堂七個蔥頭尖頂,而主哭耶京教堂狀如淚滴,靜默於群山深谷和耶路撒冷漸起的萬家燈火之間。在這個三大宗教共處的聖城,我沒看到傳說裡的紛爭,只看到普通人終日為一餐一飯穿梭忙碌,恬靜、祥和、美好,如世上任何一個被祝福的角落。 吃是人生的趣味 猶太人認為,人生目的之一便是能吃好,� ...

我在傍晚時分登上橄欖山,落日的余暉點亮了清真寺穹形金頂以及東正教堂七個蔥頭尖頂,而主哭耶京教堂狀如淚滴,靜默於群山深谷和耶路撒冷漸起的萬家燈火之間。在這個三大宗教共處的聖城,我沒看到傳說裡的紛爭,只看到普通人終日為一餐一飯穿梭忙碌,恬靜、祥和、美好,如世上任何一個被祝福的角落。

吃是人生的趣味

猶太人認為,人生目的之一便是能吃好,這點跟中國人的理念相似。在以色列四處旅行,我很喜歡逛逛各地的農貿市場,那是與日常吃喝相關的地方,最真實地展現著各種口味和細節。不同於別的國家,以色列每個城市一般只有一個大農貿市場,找准目標過去,很容易便潛入當地人的生活。

耶路撒冷有一條最長最老的街道,叫雅法路,從東向西橫貫整個城市,沿著它一直走,在距離錫安廣場約一千米,靠近阿格裡帕斯街的地方,就是整個耶路撒冷最大也是獨一無二的馬哈耶胡達市場(ShukMakhaneh Yehuda)。我原本沒有買東西的打算,卻無法抗拒它的誘惑,因為這裡熙來攘往,色香俱全:賣檸檬的、烘面包的、販香菜的、稱魚的、烤馕的、腌橄欖的、煮咖啡的、做糖漬點心的、挑花的、炸素丸子的……

猶太人善做買賣,攤主們總是微笑相待,價格實在用不著費力討價還價;這裡有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大最紅最飽滿的石榴,一公斤才5個謝克(相當於10塊人民幣)。作為以色列神聖的吉祥果,石榴曾出現在摩西五經裡,傳說它有613顆籽,相當於613條猶太教戒律,猶太新年的第二個晚上,人們總是喜歡一家人聚在一起剝大紅石榴吃,猶太傳統食品裡更是少不了它:石榴果醬、石榴汁、石榴燉雞……

我正迷失在鱷梨、朝鮮薊、黃姜、無花果、草莓、木瓜、香梨、葡萄柚、開心果、杏子干、椰棗、玫瑰花茶、橙子、香蕉、土豆、橄欖油以及各種香料的海洋中,突然有人切下一小片白色甜點遞過來:“請嘗嘗。”

該如何形容它入口即化的絕佳滋味呢?又滑又香又酥,透著些許清甜,細膩中還有碎堅果的脆,這到底是什麼?頭戴小圓帽的男售貨員指了指身後:“這些都是哈瓦(Halva)1

炒到剛剛好的白芝麻粉,被實實在在地壓成一個又一個圓糕狀,由於分別混合進了葵花籽、榛果杏仁或者葡萄干、可可粉,就形成了不同的口味;蜂蜜和砂糖毫不喧賓奪主,它們愈加襯托出哈瓦的堅果香,除此之外,再無多余的添加,純正口感簡直令人欲罷不能。假如你下次去往耶路撒冷,記得去老市場裡找到這家從1947年起就開始做“哈瓦”的甜品老字號HalvaKing-dom,請幫我各種口味全都稱上一公斤!

世上最潔淨的食物

我住在雅法門附近的皇冠酒店,它是耶路撒冷最高的建築,有一個屋頂餐廳能俯瞰整座金黃色的城市。雖然我很想學學如何做猶太傳統的辮子面包(Challah),或者怎樣才能煎出酥脆可口的薯仔餅(Latke),但是遺憾沒有廚房,好在每天這裡的自助餐都豐盛得恍如天堂,可以邊吃邊探究。

以色列人對於食品原料的挑剔態度,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令我肅然起敬。只有獲得考舍爾(KOSHER)標准認證的,才是符合猶太教規的健康的、潔淨的飲食。所以即使是在耶路撒冷老城裡閑逛,午間隨便找家小館子坐下,要一份披塔餅(Pita)塞蔬菜沙拉和油炸法拉費丸子(Falafel),也不用擔心腸胃,絕對安全無污染。

有一回,我在街邊攤前等著買餅,一老一少兩個熱情的師傅招呼我湊過去看他們如何揉面、轉皮、貼餅、烤制、出爐,整個過程不過幾分鐘,眼花繚亂好像一場舞蹈。然後我只用了3個謝克就買到一張比圓桌面還大的烤餅,熱騰騰地捧著,恰巧遇到幾個朋友在附近當地人的館子裡聚餐,桌上擺滿各種小菜,單是一碟胡姆斯(Hummus)醬蘸著餅,就吃得我滿心歡喜。

在以色列,人人都愛胡姆斯,家家都會做胡姆斯,它其實就是鷹嘴豆醬,沿襲著千百年的手工制作流程和嚴格的選料精神,是真正健康的全民美食,無論小食攤還是高級餐廳,哪裡都能見到它的身影。為了表達對它的熱愛,去年有廚師在耶路撒冷附近用鷹嘴豆、芝麻醬、橄欖油、檸檬汁、鹽和大蒜調制出了重達四噸的胡姆斯,創造了吉尼斯紀錄,還受到英雄般的禮遇。

為和平干杯!

國內親友曉得我在以色列,總是好心提醒要注意安全,其實他們從來也沒到過耶路撒冷,並不知道這裡熱鬧祥和如同世界任何一個著名都市,人們忙碌之余,談論的也是哪裡的館子好吃,哪裡的酒吧有意思,遭遇炸彈襲擊的概率比遭遇一次交通事故的可能還要校

這不,我正在時髦的本耶胡達(Ben Yehuda)步行街上看新一季的櫥窗發布,朋友已經急不可待地等在購物廣場的台階上,准備去赴一場氣氛優雅的晚餐了。

昨天我剛去過著名的河流餐廳(the River Restaurant),它在以色列各地都有分店,供應世界口味的料理,老板是猶太人,大廚卻是中國人,菜式漂亮、量大,相當豐富。我在念念不忘噴香的烤雞翅和牛油果色拉之余,不由贊嘆耶路撒冷的文化包容性——從世界各地重返以色列的猶太人,以及無數新移民,帶來了各自不同的飲食習慣和料理特色,於此地和諧相融,催生出了超越想像的新口味。

今晚我被邀請去的餐廳叫做“僑居地”(theColony Restau-rant),它在一座由金色耶路撒冷石砌成的老房子裡,彌漫著爵士樂,是酒吧、餐館和藝術沙龍的完美組合。當我在菜單上舉棋不定,糾結於“洋蔥扒雞肝”、“彼得魚”、“燴小牛肉”和各種以色列上等紅酒間,周圍忽然響起一片希伯萊語:“拉罕!拉罕1

拉罕!為生命干杯,為和平永駐耶路撒冷干杯!(來源:新民晚報)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