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掘古墓葬120座 出土玉璧陶樓

歷史

導讀本次出土部分器物研究價值較大。玉璧古人的痰盂雞首壺隨葬的陶樓 8000平方米地段竟有兩漢至明清時期的120座墓葬!在先烈南路中大附屬腫瘤醫院旁邊一建設工地上,考古專家們清理出了古墓葬120座,出土文物近900件,其中不乏廣州以往發掘中所罕見的精品。 發掘墓群達120座 據介紹,本次發掘的120座墓葬中,最早的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其後還有東漢、三國、� ...


本次出土部分器物研究價值較大。

玉璧

古人的痰盂

雞首壺

隨葬的陶樓

8000平方米地段竟有兩漢至明清時期的120座墓葬!在先烈南路中大附屬腫瘤醫院旁邊一建設工地上,考古專家們清理出了古墓葬120座,出土文物近900件,其中不乏廣州以往發掘中所罕見的精品。

發掘墓群達120座

據介紹,本次發掘的120座墓葬中,最早的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其後還有東漢、三國、隋唐、宋及明清時期的墓葬。

如此眾多的墓葬“擠”在8000平方米的場地中,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據介紹,晚期墓打破早期墓葬的現像在此十分常見,甚至有一座隋唐時期的磚室墓,整個墓室是直接砌築在一座大型東漢磚室墓室裡面的。

該地為何如此受青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易西兵解釋,本次發掘的工地地處廣州歷史城區東郊,距宋明清時期廣州城東門的直線距離不到兩公裡,北鄰白雲山,南望珠江,是先民們理想的墓葬場所。

隨葬陶樓引人關注

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尚未發掘完成的只剩東漢時期兩座墓葬了。其中一座是東漢時特別的“假雙層”構造,前室雙層,後室單層,是對之前“雙層”墓葬構造的簡化。

工作人員介紹,該墓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槨板保存相當完好。其槨板原本厚約20釐米,出土後仍厚達15釐米左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由於工業污染等原因,很少發掘到保存這麼好的槨板。”易西兵說。

出土的隨葬物品中,一座東漢的陶制房屋模型在一堆瓶瓶罐罐中很顯眼。這座陶樓是個雙層的院落模型,主屋四周一排角房圍出個方形院落,大門處有小人俑,進門右手邊還有個擠滿“小豬”的豬圈,二層是個用來放哨、望遠的“望樓”。

“產地多非官窯”

據了解,在幾座南朝晚期和隋至初唐時期的磚室墓中,還出土了一批青釉瓷器,釉層保存完好,形器規整,也是廣州地區以往發掘中少見的。

記者看到,在本次出土的瓷燈、青瓷杯、青瓷碗、雞首壺等,盡管已有部分釉色剝落,但仍不失透明感和質感。

其中,一件細脖大肚的“唾壺”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這就是古人的痰盂,”工作人員笑著介紹,“古人也是很講衛生的,這就是明證”。至於這些瓷器的產地,工作人員表示還未檢測,但“產地不太可能是官窯”。

花絮

出土精美玉璧 專家嘆為精品

本次出土物品,以西漢早期即南越國時期墓葬數量最多,共25座,隨葬器物以陶器為主,另有一些銅、滑石、玉等各質地文物,總件數近900件。

29號墓中出土的一件南越時期玉璧,被易西兵稱為“罕見精品”。這件谷紋玉璧直徑8.5釐米,由於埋在地下多年,表面有點浸色和鈣化,已不似普通白玉那樣通透晶瑩,但仍看得出,其表面谷紋精致均勻,邊緣光滑規整,保存十分完好。

“漢墓中出土的玉器本就不多,這塊玉璧是近年來首次發現的這麼完整、這麼漂亮的玉器。”一位工作人員感嘆。另外,有幾座墓葬隨葬有“米”字紋陶罐,其器物風格可能比南越國時期更早。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