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娘惹 細賞馬六甲濃濃南洋海風

遊記

導讀馬六甲 來到馬六甲海峽,在這樣一個迷人的城市裡,眺望海峽,在歷史和現實中,溫習點什麼,或者復習點什麼。 其實,沒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是馬來人精神源頭故地而來;也沒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有曾經華人艱辛漂泊而來;更不會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承載著大國興衰的命運而來。 也許,這本身就只是一個景點,游客即過客,匆匆來,匆匆去。 這,確實是一� ...


馬六甲

來到馬六甲海峽,在這樣一個迷人的城市裡,眺望海峽,在歷史和現實中,溫習點什麼,或者復習點什麼。

其實,沒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是馬來人精神源頭故地而來;也沒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有曾經華人艱辛漂泊而來;更不會有多少人,是因為這裡承載著大國興衰的命運而來。

也許,這本身就只是一個景點,游客即過客,匆匆來,匆匆去。

這,確實是一個小小的狹長海峽,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腊島上下相望。但,就是這長長狹窄海洋通道,卻承載著,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互為進出的必經通 道,也承載著中國80%以上進出口的貿易以及90%左右的能源進出口。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咽喉要道,也是崛起中的中國之命運通道。


姑娘們,馬六甲汽車站拍攝

當美國那個前總統夫人現國務卿,去年12月在南美某機場惡狠狠地說出,美國需要中國配合,如若不然,必要時“disrupt”中國的能源通道 時,那亮刀的威脅,已經閃現。於是,就有了今年中國的南海核心利益說,也就有了7月南海激烈的地緣政治對抗,也就有了煙花一般漫爛的南海艦船導彈演練。 這,似乎已經注定,馬六甲,這狹長咽喉之地,必將上演與未來中國崛起或衰亡相關的故事。

於是,我來到了馬六甲,作為一個陌生人游走,懷抱著某種期待,尋找著想像中的證據。其實,如果你的內心沒有風雲而只有陽光,馬六甲,本是一個迷人的海濱小城,干淨、清新、色彩鮮艷而迷人。


馬六甲河

馬六甲河依然清澈,蜿蜒崎嶇地從城市中穿過,流入海峽,沿著兩岸,留下色彩斑斕的舊式房子,留下閑散而舒適的人們,或下棋,或聊天。那水岸呈現的優雅美麗影子,把行走的我,勾得居然有了幾分痴迷。

我,沿著馬六甲河,向著入海口的方向,堅定卻又隨意地散步,如同行走於繽紛斑斕的色彩小鎮,感受到生活的簡單和從容。其實,無論放在哪裡,這沿河而展開的民居和生活,都是一種特別的精致。


商業區

但,馬六甲,也不只有傳統。穿過蘇丹王宮以及高聳的觀景台,你很容易發現現代化的商業中心,就在不遠處。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似乎熟悉的人流、車流以及購物的消費氣息。


夜色河畔

而夜色降臨,馬六甲更顯迷人氣息,如同秦淮江南夜色朦朧。


漂亮的花車,惹人喜愛

行走在馬六甲,還有一絲的浪漫情懷。那花車走來走去。不同的司機,播放著不同的音樂,有爵士,有搖滾,有民樂小調,也有佛經唱誦。那不同的樂聲中,是花車司機內心的個性傳達。


花車穿梭街巷

很漂亮的花車,惹人喜愛。我親見情侶緊挨坐於其中,花車過去,姑娘滿臉幸福,小伙心滿意足。其實,來到馬六甲,能夠感受到這份美麗,也本該是滿 足。但,馬六甲,注定有他不一樣的地方。於是,背著行包,背著相機,背著一份期待,用雙足,用眼睛,用心靈,去細細體會,那不一樣的氣息。


馬六甲的海,寧靜平和

馬六甲對於馬來人是很特別的。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安達婭所著的《馬來西亞史》,便能體會到曾經的馬六甲王國,對於馬來人精神凝聚所具 有的獨特意義。為此,依托於馬六甲王國的記憶,他們發展出“末羅瑜”(Melayu)傳統,來形成共同的馬來人定義,從而達成民族上的凝聚。

而末羅瑜的傳統基點,無論是民族特性定義,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精神世界定義,其實都來源於想像中無比輝煌的馬六甲王國。在那個海盜文化盛行的 600年前,流傳於傳說和只言片語文字記錄的王國,由於位居航海及經貿的中心,東去資源豐饒的東方文明古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歐洲西方列強。那個時 候的馬六甲王國,不但是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也是東西方多種文化碰撞融合交流的平台。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1956年2月20日馬來西亞獨立後第一位首相拉曼是在馬六甲的草嘗而不是吉隆坡獨立廣場宣布馬來西亞獨 立。作為游人,我試圖尋找著,這存在於歷史、存在於傳說、存在於馬來人內心的那份依戀。只是,我有些失望。雖然號稱在馬六甲全州有50%是馬來人,可在馬 六甲城市裡,這末羅瑜的精神傳統的印記,卻似乎有些微弱。


修鞋鋪前

當然我也能找到那10%人口比例的印度裔的痕跡。因為舍不得那扔掉購買於紐約的正宗意大利皮涼鞋,我終於在一個偏離主街的小巷裡找到修鞋鋪子。 那位透著質樸的年輕人,話不多,卻真誠,他很認真地接過我的涼鞋,認真地粘膠上線,卻只受了我1個林吉特。這,就是馬六甲的平民價格,也是很多印度裔的職 業定義。但我們很容易找到了華人存在的文化痕跡。這占全州40%人口比例的民族,其實投射了曾經中華帝國視野和觸角所及之地。


馬華公會大樓

能看見馬華公會的大樓嗎?讀了《馬來西亞史》,就一定會注意到它。馬華公會,那是英國殖民統治退出前後發展起來、成立於1949年、試圖代表馬 來半島華人利益的一個類似於政黨的組織。其首任會長就是著名的華人領袖陳祿禎。這個政黨最終選擇與代表馬來人的巫統形成聯盟,致力於通過華人融入馬來西亞 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一度相當成功的馬華公會,最終在1969年針對華人的種族衝突中,收獲了華人的深深失望,於是今不如昔。

看見那就像“青天白日”一般的會旗嗎?那麼你就可以揣測1949年前後海外華人心中的正統在哪裡。只是,歲月蔥蔥,時過境遷,物依然是,人卻完全非。梳理馬華公會在馬來西亞國家生活中的沉涪並透視其後華人的命運,是蒼涼而厚重的,有心者可以去讀史。


唐人社區雞場街

於是,稍稍回避歷史的沉重和無解吧,回到當地華人的平民生活中。於是我在馬六甲的雞場街感受濃濃的的中國元素,從中看到一代代中國移民,來到這裡生根發芽、最終展開的方式。

雞場街,幾乎全貌地體現出一百乃至數百年前,中國人生活的全部要素,客棧,餐館,民居,宗祠,金鋪,道觀、佛寺,等等。行走其中,有時光倒流的恍惚。這裡的街道不寬,但整潔而安靜,街道兩旁多為兩層樓房,屋梁很高,並有騎樓,皆為百年以上的老屋深宅。


雞場街建築

這裡呈現的,本就是中華文明的傳統。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地方的一輩輩華人,我讀馬來西亞歷史,是無法跳過他們為了維護自身文明傳 統和文化身份的堅強倔強抗爭和努力。因為有了他們孤獨卻如同信念一般的堅持,我們才可以在這裡看到,如此完整的、根植於平民生活的中華文化體系。而這些, 居然在國內已經很難看到。

在雞場街峇峇娘惹博物館,你還可以去感受華人移民此地以後與當地馬來人結合,產生的“峇峇娘惹”文化。那些遠在明朝就漂洋過海來到這裡的華人以男性為主,他們與當地的馬來女子通婚,其後代中,男稱為“峇峇”,女稱為“娘惹”。


“峇峇娘惹”文化往往體現在飲食、家居以及用器上。

“峇峇娘惹”文化往往體現在飲食、家居以及用器上。在我的眼裡,那是南洋華商家庭生活精致化的一種寫真。那,既是對於原有主體文化的堅持,也是 基於現實當地特點的調整和傳承。在這種復雜的二代文化裡,我們感受到曾經中華文明的絢爛多彩,以及相對於本土馬來文化的絕對強勢。

毫無疑問,在增添了一些柔軟細膩身段後,中華文明在南洋之地,不曾被同化,卻更為倔強而精致地站立著。當然,我們還可以在這裡尋找到祖上的榮光。

那個已經成為馬六甲和穆斯林世界以及華人世界的英雄,名叫鄭和,卻在這裡留下了濃濃印記。三寶山,三寶廟,鄭和紀念館,還有鄭和客棧,以鄭和命 名的地方如此之多。據說,鄭和下西洋、過馬六甲海峽直達印度洋進抵非洲的時候,就是在這裡設置官場,成為龐大的明朝船隊的修養補給站。而就在城市邊上,還 有中國山,那本是放置明朝中國冊封滿剌加國王的地方,也是明朝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蘇丹的地方。


黃昏要塞

是的,馬六甲是色彩繽紛的,在這多彩的色澤中,中華的顏色是如此的濃烈,足以讓我們懷想曾經東方中華帝國的巍峨與輝煌,這種懷想,似乎讓人滿足,也讓人迷醉。

但,行走於馬六甲,只需要常識的眼睛就可以發現,在這裡,最為隆重的色彩和歷史印記,屬於西方殖民者,屬於地理大發現以後、中華帝國黯然退場以後、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西方殖民者。

1511年,馬六甲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易手為荷蘭占據。1826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在這裡,如同在馬來 西亞其它地方一樣,西方殖民文化,作為最為強勢並影響至今的文明形態,占據著最為核心的位置。那滿目的紅色、黃色,構成馬六甲最為津津樂道的主色調,在陽 光下如此奪目。


天主教堂

漫步馬六甲河邊,那天主教堂,本是我定位殖民區的地方。從教堂出發,經過全是紅色的街道,而街道盡頭,是馬六甲的核心區域——城市廣常城市廣場很迷人,最為中心的建築是荷蘭紅樓(Studthuys)。


荷蘭紅樓

還有什麼比這紅樓更彰顯出完全西洋的風格呢,在明亮的陽光下,如此鮮艷奪目,如同曾經的殖民統治年華。而那白色十字架下,是“馬六甲第一教堂”的字眼。


城市廣場

就在這廣場上,以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為裝飾的美麗噴泉旁邊,一塊刻字牌寫著:“1904年馬六甲人民為紀念偉大的女王而立”。


葡萄牙海船

就在紅樓的前方五百米的位置,就是馬六甲的標志性景點,海軍博物館。這裡展出的,是當年葡萄牙“海洋之花”號,不是真品,只是仿造而已。就是這樣的船,在四百多年前稱霸南海,迫使中國割讓澳門。

我花了5林吉特,鑽進巨大的海船,並攀登到桅杆,俯瞰四周,終於感受到一艘船的大,感覺到艦船行走於大海的巍峨。這艘船,告訴我,什麼是海權, 什麼是征服。當年,這樣的船,就代表著高科技,他們來到了平靜的南海一角,技術代差所形成的戰鬥力量的差異,使得東方翻開了殖民的一頁。這個參觀,喚起了 我的悲愴。


聖保羅山教堂遺址

而在馬六甲,最讓我無法忘記的,也是占有了我最多時間的,卻是那聖保羅山上的教堂遺跡。其實,這是聖約翰要塞(St John’sFort)的一部分。這座山叫做升旗山,也叫做西山。曾經中華帝國勢力及第之時,滿刺加國王將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就在這裡。只是 後來這座山被稱為聖保羅山了,因為1521年葡萄牙將軍在這裡建立了小小的聖保羅教堂。

攀上山頂,首先看見的是傳教士聖方濟各的塑像。聖方濟各曾在這裡居住,死後也曾在這裡停留九個月然後移往印度的果亞。站在這裡,我們依然感受到 教堂所具有的寧靜之氣。但,這個最初的和祥像征的教堂,在1670年經過激戰後被荷蘭人占領,並被改成堅固的堡壘,於是在外牆上仍可看到不少彈孔的情況 下,這裡也成為葡萄牙、荷蘭軍士的墓地。其後,在英國人來到後,這裡便成為英軍的軍火庫。


沉默紀念碑

走入其中,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靠牆而立,靜默肅然。那每一塊碑的文字背後,都是零落他鄉的一個生命。而這生命的背後,是帝國征伐占領要津的擴展欲望。

在這裡,我默默站立,感受到那份歲月滄桑,感受到帝國夢想的壯闊,和人的渺校陡然,內心顫動。在這裡安靜地坐著,坐在這座小山的頂端,遠望馬 六甲海峽,覺得心緒澎湃。在地緣政治上,馬六甲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是亞洲出海口門戶,誰控制這裡,誰就是亞洲海洋霸主,誰就是東方的主導。


精美青雲寺

我想到明王朝通過密切的宗藩關系以及建立遠洋航運中轉站,來達到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為此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中,六訪馬六甲。那時,明朝建立了以東南亞為基地的戰略緩衝區,那時的南中國海真正是中國的內海。

只是,如此重要的地方,也終於引來了西方新興海權國家的覬覦,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1511年7月1日,葡萄牙人進攻馬六 甲,8月下旬,馬六甲陷落。馬六甲城的陷落,意味著扼守南中國海的門戶徹底暴露,而明朝廷得知馬六甲被侵占,居然是在9年後的1520年。在毫無力度的外 交辭語與交涉後,一切恢復平靜,而中國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海洋時代結束。

那時,中華帝國老了,朽了,對於地緣政治的反應已經遲鈍得無可原諒。從此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再也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東來。於是300年之後,中國遭遇了與馬六甲幾乎同樣的命運。也許,這,也是多災多難中華文明注定的磨礪。


黃昏馬六甲

坐在山上看日落,望馬六甲海峽,感受這個天下兵家必爭之地的反復易手,以及背後的帝國興衰。那背後的中國山,依然還在,又何時能夠,放置冊封文書?


黃昏馬六甲

而就在那暢想中,一個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無法決定自己家庭和事業走向的渺渺小人物,默默感想著中國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似乎在頑固地導引心靈,自我沉湎於與時代同在的那份情感基因。

一個無法主宰自己的小子,居然滿腦子天下之事。可笑!是不是還有些可悲?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好嘲弄的,這不過是中華文明下,一個普通讀書人本該有的“士子”之心。


油畫再現當年技術落差

因為我們的生命軌跡,經歷了個人從社會最底層的奮力掙扎,也經歷了這個民族在復興路上的苦苦摸索。在世界文明競爭的格局下,這個民族從底部的艱 難爬升,與個人從社會底層的艱難奮鬥,本是相應。而今天,當年那個吃不起飯滿山覓食的鄉村野孩子,今天卻坐在這天下咽喉之地,望著黃昏落日感念。這個體生 命的提升,何嘗不是時代的給予與恩賜。沒有這個偉大民族改變人類文明史的巨大時代變遷,我等小人物,又何嘗有資格生活在希望中?

毫無疑問,馬六甲最濃烈的色彩,反應了文明的主導型。今天,我眼裡的馬六甲,充滿著西方殖民世界的圖騰像征。那就是這裡最重要最居於主導的色調。看到這裡,我深深明白,亞洲依然是屬於西方世界主導,世界依然是屬於西方世界主導。


夜幕下的馬六甲

而2010年,當全世界都震驚於中國提出的“南海核心利益說”,當全世界都屏住呼吸注視著中美在南海問題上你來我往反復糾纏,我似乎感覺,那曾經的漢唐之風,終將吹破這馬六甲緩緩流淌的一灣海水,吹皺那咽喉之地濃縮的歷史滄桑與光榮。


望萬家燈火,誰家更亮更動人 我默默祝願著,無論得失成敗,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與精神,和一個時代變遷的軌跡走在一起。在晚霞中安靜端坐,暢想,融化於思緒,直到天色完全黑荊看遠處海峽,華燈初上,天空卻湛藍如洗。下得山來,已經入夜。在城市廣場坐著,望萬家燈火,誰家更亮更動人。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