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尚無野人存在直接證據引分歧

地理雜談

導讀神農架地區發現的腳印痕跡“猴娃”曾繁勝一度被認為是“野人”身高2米以上、全身紅棕毛發、行動迅速,抓住人會大笑不止……自古以來,在原始森林區湖北神農架,流傳著神秘的“野人”傳說,與北美的“大腳怪”、西藏的“雪人”一樣,成為世界未解之謎。 到底神農架有無“野人”,多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有關專家表示,已經重新建立起神農架野人考察研究組 ...


神農架地區發現的腳印痕跡

“猴娃”曾繁勝一度被認為是“野人”

身高2米以上、全身紅棕毛發、行動迅速,抓住人會大笑不止……自古以來,在原始森林區湖北神農架,流傳著神秘的“野人”傳說,與北美的“大腳怪”、西藏的“雪人”一樣,成為世界未解之謎。

到底神農架有無“野人”,多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有關專家表示,已經重新建立起神農架野人考察研究組織,正在籌劃對神農架進行一次大規模科學考察。

從上世紀70年代起,“野人”目擊事件就引起了我國科學界的關注。從1974年到1981年,科學家們先後三次對神農架進行大規模科考,獲取了奇異毛發、腳英糞便和睡窩等材料,但都沒找到能證明“野人”存在的直接證據。

為此,科學界對“野人”存在與否的意見分歧加大。武漢大學動物學教授胡鴻興等專家認為,迄今為止都沒發現“野人”活體,甚至連屍體和骨骼都沒發現,基本可以斷定不會存在這種動物。

中科院生物研究所教授汪松質疑稱,從進化史來說,一個物種的生存、繁衍需要一個群落,“野人”假若存活至今,也應有個種群,可為何這麼多年還找不到真憑實據?

中科院現代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馮祚建是較為有名的對“野人”持否定態度的學者之一。“如果沒有清晰的照片,至少能夠找到‘野人’的骨骸或屍體吧。 動物是經常在同一區域活動的,在那兒埋伏下來就肯定能找到它,而恰恰這些最直接的證據都沒能證實‘野人’的存在。”馮祚建質疑說。

對於有學者采用排除法尋找“野人”證據的做法,他也表示不贊同。馮祚建提出:“上世紀70年代的做法是將所有與該動物體毛粗細相仿的動物體毛都拿來進行比較。至少應該將所有湖北省的動物都拿來進行比較才行。不能那麼幾只動物排除完就認定是‘野人’了。”

著名地理學家黃健民教授在經過自己的考察後也堅定地向媒體宣稱:“神農架絕對沒有‘野人’。”黃教授的理由有三:一是沒有“野人”生存的基本環 境。傳說中的“野人”分布區,基本上是在針葉密林中,而神農架海拔較高,沒有“野人”生存所必需的食物條件;二是沒有“野人”繁殖後代的條件,即一定數量 的種群;三是現在任何人類以外的動物都不可能演化為人類,任何人類的群體也不會退化為動物。

然而,一些科學家、探險者仍熱衷於神農架“野人”的探究。王善才曾主持過多個歷史時期古遺址、古墓葬考古發掘,盡管30年前的考察沒有獲取令人信服的“野人”資料,但他一直沒有放棄,並努力推動新的考察活動。

“印度尼西亞發現猩猩經歷了194年,非洲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發現分別經歷了222年和234年。在科學的問題上,一切結論在調查的結尾,重在考察。”王善才說。

去年11月,在多位專家努力下,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會恢復成立,並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目前已有會員一百多人,其中包括數十位長期從事神農架“野人”考察的科學家和探險者。研究會成立的重要目的就是針對“野人”開展大規模科考。王善才是此次科考隊隊長。

王善才介紹說:“與以往的考察不同,今後的考察重點將是洞穴。現在神農架還有幾百公裡的廣袤叢林沒有人進入過,搜尋‘野人’有很大空間。”同時,希望能采取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探索。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研究考察,專家們已基本鎖定了“野人”活動頻繁的三個重點目標區域,包括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神農頂、南天門、板壁岩一帶,保護 區外燕子埡至桂竹源一帶,以及房縣與神農架接壤一帶。屆時他們將組織三支考察隊同時進山考察。“目前我們還正在尋找投資方募集資金。資金一到位,科考隨時 可以啟動。”王善才說。

(綜合新華社、山東商報)

“野人”故事一

“猴娃”曾繁勝:人猿雜交?

“猴娃”大名叫曾繁勝,湖北省長陽縣白氏坪鎮梨子坪七組人,據傳是其母被不明人形動物擄去交媾而生,身高兩米,頭小臂長,表情詭異,不會人語,春夏秋冬一絲不掛,平日皆入密林活動,半獸半人(見上圖)。

“猴娃”在1989年去世,專家通過測量曾繁勝遺骨,的確發現很多異常。他的顱骨不同於現代人和黑猩猩,很接近南方古猿。一位專家故意遮裝猴 娃”顱骨下半部分,讓不明底細的同行認定,他們竟不懷疑這是猿的頭骨。但經過專家鑒定,“猴娃”其實就是一個小腦症患者。正是因為腦容量非常小,所以他智 力低下,沒有語言功能,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據央視《走進科學》)

“野人”故事二

神秘頭蓋骨似猿似人

1956年8月,廣西柳城農民覃秀懷,在愣寨山一座溶洞中偶然發現了一塊形狀與人類下頜骨非常相似,但是個體卻大得多的動物骨骼化石。

這個消息引起了正在廣西考察的裴文中教授的高度注意。作為第一個北京猿人完整頭蓋骨化石的發現者,裴文中敏銳地感覺到這塊下頜骨沉甸甸的重量。於是,由覃秀懷帶路,考察隊再次進入那座溶洞,又找到了另外兩枚相同的下頜骨化石。

根據推測,這三枚與人相似的下頜骨化石來自於六十萬年前的一種古猿,這是一種介於人和猿之間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科學界稱之為“巨猿”。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國生物學家魏敦瑞曾專門發表論文認為,這種古猿骨骼構造更接近於早期原始人,它的名字應該叫做“巨人”。

(據央視《發現之旅》)

“野人”故事三

房縣農民與“野人”搏鬥

1974年7月,連續兩期《湖北日報》內參刊登了有關湖北房縣發現“野人”的情況通報,原文摘要如下:

1974年5月1日,房縣橋上公社清溪大隊副隊長殷洪發在神農架一處山坡上砍柴。他猛一抬頭,發現從山下爬上來一個直立走、渾身長毛的怪物。這 個怪物很快就來到他的面前,伸手就要抓殷洪發。這時,殷洪發想躲避已經來不及了。殷洪發立即用左手抓住這個怪物的頭發,右手舉起鐮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 物疼痛難忍,嘰哩哇啦亂叫,拼命從殷洪發手中掙脫逃走。但一撮紅色頭發卻被殷洪發拔了下來,至今殷洪發的手中仍然還有30多根“野人”的紅毛。

另外,當年6月15日上午11時左右快放工的時候,房縣紅衛公社19大隊第一生產隊耕牛飼養員朱國強,在關山龍洞溝山崖上放牛。忽然他聽到小路 上有響聲,他就把帶來的獵槍端起來做好准備。正在這時,一個滿身長毛的類人猿走到他跟前立即把槍抓住了,朱國強全力和這類人猿奪槍、推拉、雙方倒地。朱就 往山下跑,跑了一段,回頭一看,見那類人猿沒有再跑,站在山上正用手抓癢。

(據《十堰晚報》)

對話王善才:

“野人”確實存在

記者:這次科考的規模有多大,計劃考察多久?

王善才:我們預計是3—5個科考隊,每支隊伍10名以上的隊員,重點考察的區域有五六個,只要資金到位,科考可以隨時開始。考察要在山裡呆較長時間,一次進山也要呆好幾個月,整個考察可能持續3-5年。

記者:你有什麼重要證據支撐“野人”存在的說法?

王善才:一是毛發鑒定,我們選取了各次科考發現的“野人”毛發,送醫學機構分析鑒定,得出一致結論:該物種比現在的四種大猿要高級,更接近於現 代人;二是找到了60年前被“野人”掠走的一對兄妹,他們此前一直保持沉默,後來我找到他們,他們講述了被巨型直立行走的猿類掠走幾天幾夜的經歷。

記者:如果“野人”被發現,那意味著什麼?

王善才:一旦發現“野人”,對人類進化領域的研究將是巨大突破。它比四種類人猿要高級,更接近人類,但很不幸仍未發展成人類。它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走入枝杈的一支,是北京人的親戚。

有一種理論認為,“野人”可能是“巨猿”的後裔。中國存在過巨猿,從遺骨化石的分布來看,離神農架不遠。後來巨猿滅亡了,如果神農架“野人”是巨猿逃入山中幸存的一支,也是重大的發現埃

記者:你認為“野人”存在的幾率有多大?

王善才:不存在幾率問題,是確實存在。但為了團結大多數人,我們一般宣傳時都說,不肯定存在也不否定存在,重在科考本身。只要組織科考,只要方向對頭,我認為最近幾年有80%的把握揭秘神農架“野人”。 (新京報)

走近神農架

神農架林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轄區總面積3215.83平方公裡,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 1970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房縣、興山、巴東的24個公社和2個藥材嘗1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劃,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

別讓“野人考察”

成為“周老虎”

延伸閱讀

別讓“野人考察”

成為“周老虎”

此次“野人”科考消息一出,再次引發全國爭議。一些人表示,“野人”只是傳說,不值得再去考察,甚至懷疑科考又是為當地旅游開發造勢的“炒作”,而一年前炒得沸沸揚揚的華南虎照片造假事件也讓許多專家及公眾對此事持謹慎態度。

面對爭議,王善才表示,“我們絕對沒有炒作,研究了30多年,就是想搞清楚這裡到底有沒有野人。我們是科學研究機構,不為個人也不為地方,只為科學。”

“‘野人’是個重大學術問題,野人考察是科學、嚴肅的事,既不可輕易肯定,也不可輕易否定,重在實地考察。不能不做考察就下否定的結論,”他 說,“每年有不少目擊事件是千真萬確,有些專家沒來過這裡,就憑地理環境猜測這是假的、是炒作。‘野人事件’絕對不是‘周老虎’。”

他同時也表示,有不同聲音“很正常”,“30年前我們在神農架考察‘野人’時,發現有金絲猴,當時也有動物學家認為根本不可能,但是後來呢,不僅有,而且還有一大群。”

他認為,即使發現的證據不是人們所傳說的那樣,而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奇異動物,也同樣很有價值。“一是澄清我國幾千年來歷史文獻記載的‘野人’是人們的一種錯覺和誤解;二是在哺乳動物中或是在高級靈長目中又發現一新種,這同樣是一種考察收獲。”

不論“野人”是否存在,在神農架,它已經成為一種奇特的文化現像,並深深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之中。神農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陳光坤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正在廣泛搜集有關“野人”的故事、傳說和目擊者,將以“野人傳說”的名義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新華社·

時間表:

尋找 “野人”足跡

1974年

第一次有人聲稱在神農架目擊“野人”並上報

1976年

有6位神農架干部職工聲稱目擊“野人”。當年,中科院組織歷史上第一支“野人”考察隊,共27人歷時60天對神農架進行了第一次科考

1977年

中科院組織第二次科考,共有110名科考隊員參與,歷時1年。除金絲猴的重大發現外,這次未獲得“野人”存在的客觀證據

1980年

在神農架發現奇異動物腳印和毛發。1980年5月至1981年底,中科院又進行了第三次考察,但仍未有突破

1993年

10名外地游客在神農架看見三個人形動物,全國媒體再次掀起“野人”報道熱潮

2007年

神農架林區再次發生有人聲稱目擊“野人”事件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