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旱頻繁出現 滇池246年前曾一度干枯

氣候

導讀從有氣像監測以來,昆明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旱,那麼,昆明,乃至整個雲南究竟在歷史上發生了多少次大旱?旱情最嚴重到什麼程度?昨日,在昆明市抗旱氣像保障情況通報會上,氣像專家通過史料揭秘,有史料記載從元代至今,其實,雲南平均每3年就是一個旱年,平均9年就出現一次大旱,其中,1764年大旱導致滇池干涸。 平均9年一次大旱 干旱在雲南並不罕見,干旱天氣� ...

從有氣像監測以來,昆明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旱,那麼,昆明,乃至整個雲南究竟在歷史上發生了多少次大旱?旱情最嚴重到什麼程度?昨日,在昆明市抗旱氣像保障情況通報會上,氣像專家通過史料揭秘,有史料記載從元代至今,其實,雲南平均每3年就是一個旱年,平均9年就出現一次大旱,其中,1764年大旱導致滇池干涸。

平均9年一次大旱

干旱在雲南並不罕見,干旱天氣其實是雲南的一個特點,昆明市氣像局工程師陳增會說,面對大旱,市民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增會提供的一份《雲南天氣災害史料》,從1300年開始,就對雲南700年的干旱歷史進行了記錄。

這份詳實的災情資料上,記者看到,根據以往對昆明或昆中和滇南地區,大旱年的條件必須是受旱而出現飢荒或赤地千裡;受旱大春收成大減或旱地大春和小春作物無收;兩季連旱或7月份始雨;解放後受災面積在250萬畝以上。根據統計,雲南由元代至今,1300年到1979年,總共出現大旱75年;而小旱一共出現126年,大小旱年不分就是201年,平均每3年就是一個旱年,9年就是一個大旱年。這證明雲南出現旱年的年份是比較頻繁的,特別是從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中,大旱年總共出現了11年,平均不到3年就是一個大旱年。而在這30年的大旱年中,1977年全省受旱面積竟高達2200萬畝,而1971年受旱面積達2591.62萬畝,僅小春損失就達到了8億余斤。

大旱曾讓滇池干涸

陳增會把幾年來曾經最干旱的記錄翻給記者看,記者看到,其中有幾次大旱非常嚴重,如1597年巍山大旱就有“人多飢死”的記載;而1600年的尋甸大旱則稱“大旱民飢,升米三錢”,到1601年的昆明大旱,已經是“夏秋不雨,民大飢”!陳增會說,在明清時期,因為大旱再加上社會問題,在出現大旱之後,人民的生活甚至到了“冷突無煙處處村、榆皮刨盡到桑根”的慘景,許多村民已經到了賣兒求米的景像。

其中,陳增會還特別提到,在雲南的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特大旱的災難,1764年大旱,昆明滇池水都干涸,而1779年記載:“這年發生大旱,連北部金沙江水都干涸。”而資料中記載距今較近的是1931年,“旱像持續了8個多月,連南部降水較多的地區也發生了旱災,昆明這一年的全年降水只有568毫米,比正常年少將近一半……”

雲南大旱頻繁出現

陳增會說,由於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致使每年一般從11月份到來年5月份就是雲南的旱季。近幾十年來,雲南大旱頻繁出現,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昆明降雨最多的是1999年,降雨量達到1441毫米,而出現降水量偏少的分別是1987年(660毫米)、1988年(757毫米)、1989年(791毫米)、1992年(662毫米)、1993年(762毫米)。陳增會說,雖然不斷出現大旱,但在政府的“保駕護航”下,每年都渡過了難關。到去年2009年,全年降水量出現了最低值,僅為571毫米,再加上今年開年之後一直沒有下過透雨,因此,今年的旱災形勢也是非常嚴峻的。


精選文章: 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