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

地理雜談

導讀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中文名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V)被列入《�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中文名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具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而是保留和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梁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是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地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依附在古民居村落裡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像,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裡,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現有居民300余戶,人口1000余人。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彙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西遞現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從而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致: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璧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10公裡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被譽為“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復生動,經過百余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半月形池塘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腳”。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遺產價值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第2點中對於文化遺產的說明:“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西遞、宏村作為皖南古村落的傑出代表,屬於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建築群,在建築式樣、分布以及與周圍環境結合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符合文化遺產的定義。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所體現的明清時期徽派民居建築特色,不僅在當時建造時在設計、材料、工藝、所居環境以及精神感受各方面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而且這種特色在現今仍舊整合在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內,保存完好,沒有因為時代的演進而相應地發生從建築形制到內在氣質的現代性變化,因此符合真實性要求。另外,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作為明清時期徽派民居建築特色的典範,不僅保持了自身村落的完整以及和周圍環境的協調,而且很好地烘托了皖南古村落區這樣一個概念,保持了其皖南徽派文化內涵的完整性,因此符合完整性要求。綜合而言,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滿足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評定標准以及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作為世界遺產的其中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遺產價值,應該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相關要求進行嚴格的保護和管理。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