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地理雜談

導讀錘峰落照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宮殿以及其他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罕見的歷史遺跡。 萬樹蔥郁的山� ...

錘峰落照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宮殿以及其他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罕見的歷史遺跡。

萬樹蔥郁的山莊

中文名稱: 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
英文名稱: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編號: 200-011

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於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煙波致爽殿是皇帝寢宮正殿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是中國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避暑山莊興建後,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此處理軍政要事,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使這裡成為中國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裡。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當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發現承德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祥地——北方,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選定在這裡建行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在此大興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宮,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並建好山莊的圍牆。雍正朝代暫停修建。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繼續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界牆內約占地564公頃,規模甚是壯觀。

避暑山莊主要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

宮殿區位於山莊南部,宮室建築林立,布局嚴整,是紫禁城的縮影。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正宮是清代皇帝在山莊時,處理政務、休息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松鶴齋寓意“松鶴延年”,供太後居住,建於乾隆年間;萬壑松風是清帝批閱奏章和讀書處,是宮殿區與湖區的過渡建築,造型與頤和園的諧趣園類似;東宮在宮殿區最東面,原為清帝舉行慶宴大典的場所,後毀於戰火。

金山:康熙南巡欣賞江蘇鎮江金山景物,於山莊內仿造此景。

苑景區又分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岳區。宮殿區以北為湖泊區。湖泊區集南方園林之秀和北方園林之雄,將江南園林的景觀移植到塞外。區內湖泊總稱“塞湖”,總面積57公頃。平原區位於湖泊區以東,占地53公頃。區內的萬樹園不施土木,僅按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設置蒙古包數座。乾隆帝常在這裡召見各少數民族政教首領,舉行野宴。平原區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岳區,面積422公頃,占避暑山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高聳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擋了西北寒風的侵襲,是調節山莊氣候的重要因素。康乾時期還在山區修建了40余處建築。

晨曦中的廟宇

避暑山莊周圍12座建築風格各異的寺廟,是當時清政府為了團結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利用宗教作為籠絡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稱為“外八廟”,名稱分別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毀)、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寺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外八廟以漢式宮殿建築為基調,吸收了蒙、藏、維等民族建築藝術特征,創造了中國的多樣統一的寺廟建築風格。廟宇按照建築風格分為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這些寺廟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範。

普陀宗乘之廟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建築隨山勢自南而北層層升高,極富變化。

普寧寺,寺內有巨大木雕佛像,又稱大佛寺。

遺產價值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廟群。它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建築藝術之大成,是具有創造力的傑作。在造園上,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總結並創造性地運用了各種造園素材、造園技法,使其成為自然山水園與建築園林化的傑出代表。山莊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在建築上,它繼承、發展、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建築技藝,擷取中國南北名園名寺的精華,仿中有創,表達了“移天縮地在君懷”的建築主題。在園林與寺廟、單體與組群建築的具體構建上,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實現了中國古代南北造園和建築藝術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閣寺等中國古代大部分建築形像。園內建築規模不大,殿宇和圍牆多采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展示了中國古代木架結構建築的高超技藝,並實現了木架結構與磚石結構、漢式建築形式與少數民族建築形式的完美結合;加之建築裝飾及佛教造像等中國古代最高超技藝的運用,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與私園並稱的中國兩大園林體系中帝王宮苑體系中的典範之作。園林建造實現了“宮”與“苑”形式上的完美結合和“理朝聽政”與“游息娛樂”功能上的高度統一,寺廟建築具有鮮明的政治功用。這裡是中國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發生過一系列重要事件,這裡的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最後形成的歷史見證。

康熙皇帝撰寫的山莊匾額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